幼儿园:《我也是能工“桥”匠》自主游戏案例.docx

幼儿园:《我也是能工“桥”匠》自主游戏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教师不介入案例我也是能工“桥”匠 教师不介入案例 ——中班幼儿在自主解决问题中成长 长兴县实验幼儿园 蒋燕华 案例背景: 幼儿正处于一个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阶段,健康有趣的游戏能够带给他们无穷无尽的快乐和前所未有的认知体验,在增加他们经验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学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问题。进入中班后,孩子们的生活、游戏体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孩子的游戏水平、思维想象能力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一天,中班幼儿的户外自主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兴奋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器材。刚开始,孩子们都是没有目标的在玩,爬梯子、叠轮胎、滚圆筒等,这时一位叫元宝的孩子说:“老师,我可以自己来搭一座桥吗?”我说:“当然了,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搭一座自己心目中的桥。”于是,一次幼儿“自主搭桥”的游戏便开始了接下来,我用三组镜头向大家一一呈现。 案例描述: 镜头一:我想搭一座“桥”。 在两座双梯之间搭一座可以通行的“桥”,是元宝这次活动的目标。于是,他瞄准了操场上已有的各种材料,比如拱形门、轮胎、木板等,接下来就是考验他如何把这些材料组合起来。只见元宝先是把拱形门靠着双梯直立起来,当做桥墩的一头,接着他又喊来了小伙伴,大家一个接一个拿来了轮胎,把轮胎平放在地上,还层层叠了起来,从拱形门位置一直铺到了双梯,这样“桥”的底座基础就搭好了。最后还要铺上桥面,这时元宝找来了两块木板,先把一块木板的一端架在双梯上,另一端架在轮胎上,另一块木板与前一块木板拼接,其中一端架在了拱形门上,这样一座“桥”看似就搭好了,元宝和其他小伙们早就安耐不住、想跃跃欲试了,那么这座“桥”可以通行了吗? 案例分析: 不同于小班幼儿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有趣的部分,到了中班,幼儿开始注意观察事物的轮廓结构,敢于大胆想象、主动操作,且更加注重同伴合作。此次自主活动中,元宝可以说生活经验比较丰富,他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能自主选材,在小伙伴的帮助下把生活中看到的桥搭了出来。 镜头二:为什么总是站不稳? 元宝第一个带头想试试走下这座“桥”。他从拱形门位置出发,一开始元宝是比较谨慎的,他骑在了木板上,一点点往前滑过去,也许觉得第一块板没多大问题,到了第二块板元宝就站起来往前走了,一直走到斜梯这里,他成功了。后面的两位小伙伴见元宝比较顺利,也紧跟了上来,先是洋洋,和元宝的动作一样,先骑过第一块板,再走过第二块板,也成功了;再是俊俊,当他想骑上第一块板时,脚却不小心碰了下,于是板就从拱形门上滑落了,他忙把板捡起来重新搭回去,果果也来帮忙,尽管搭回了原来的样子,但木板的一端还是架在拱形门的斜面上,且第一块板下面没有轮胎做支撑,稍微一碰就容易滑落。这时,俊俊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干脆不走第一块板,直接踩上轮胎,想走第二块板。但是,毕竟轮胎中间是空心的且有弹性,他刚想走第一步人便摇晃了起来,脚底下踩的这块板也翘了起来,看来架在轮胎上的这块板还是很不稳!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元宝看着后面的小伙伴走得不顺利,他开始动起了脑筋,首先想到的是再去找轮胎,他一个人“呼哧、呼哧”得把轮胎提了过来,和小伙伴们一起重新加固“桥墩”。原来,之前叠轮胎时,第三层的轮胎叠在了两个轮胎的中间,导致两块木板都要架在同一条轮胎上,且轮胎中间是空的,一踩下去板就容易翘起来。这次,元宝与小伙伴们总结了经验,老老实实地在第三层上多加了一个轮胎,再把第一块板铺上去,发现比之前稳得多,走起来也顺了。相比第一次搭的“桥”,元宝看着现在的“作品”,兴奋得喊了出来:“四、五、六、七、八,一共有八个轮胎!” 案例分析: 从镜头二中可以看出,元宝在与好伙伴们搭“桥”时主要出现了三个问题:一是木板搭在了拱门上,受力面小,板容易滑下来;二是第三层的轮胎搭错了位置;第三是轮胎不够多,导致第一块板下面没有支撑。在加固“桥墩”、铺设“桥面”过程中,可以看出元宝是一个善于思考且爱动脑筋的男孩子,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很快就发现了木板的“支撑点”问题,并和身边伙伴们一起合作加以解决,从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专注与执着,在搭建中满是智慧和想法。 镜头三:哈哈,终于搭好了!这是我们搭的桥! 尽管搭“桥”的任务基本完成了,元宝发现两块木板中间的连接处很容易翘起来,虽然影响不大,但走起来还不是很稳。这时,元宝灵机一动,他发现材料区中还有一块长木板,大约是原来木板的两倍长。于是,他和小伙伴合作搬来了这块长板,当看到其他小伙伴们还在专注地过“桥”时,他急忙对大家说:“危险,下来!你们快下来!当心摔跤!”在元宝的一番劝导下,孩子们纷纷从“桥”上下来,看着元宝把原来的短木板换成了长木板,长板正好牢固地架在轮胎与双梯之间,这样走上去就更加稳当了。 案例分析: 元宝是一个非常喜欢动脑筋而且比较细心地孩子,所以今天的自主游戏中其他幼儿没有特别在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