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蒙鄂尔多斯CB 雷达0.5°仰角反射率因子 ②指状回波: 降雹常发生在指状回波与指根回波强度和强度梯度最大处。 ③钩状回波:降雹常发生在钩状回波的强度和强度梯度最大处附近 龙卷发生地带 ①不仅回波顶高度高,而且30dbZ强回波的高度也高,强回波呈纺锤状和特强回波墙等不同形态特征。 冰雹云的回波形态(RHI) : 强回波高度是判别冰雹云的一个很成功的标志. 冰雹云的回波形态(RHI) : 回波墙 穹窿 悬挂回波 ②超级单体风暴中的“穹窿” (上升运动区),回波“墙”(集中降雹区)和“悬挂” 回波(小冰雹循环上升区)。 冰雹云的判别: 回波强度、回波高度、强回波高度 PPI: “V”型缺口、钩状回波、三体散射 RHI: 高悬强回波、弱回波区 有界弱回波区(BWER) 谢谢! 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 混合性降水回波表现为层状云降水回波和积状云降水回波混合。与高空低槽、低涡、切变线、地面静止锋等天气形势相联系。 回波外形像绵絮,故称絮状回波。絮状回波常是出现连阴雨天气的征兆,局地可能出现暴雨。 0.50仰角混合降水回波 (a)层状云降水为主 (b)积状云降水为主 地物回波 包括固定地物回波和超折射地物回波 天津塘沽SA 雷达反射率因子图 (a) 0.5°仰角 (b) 1.5°仰角 晴空回波:Bragg 散射和昆虫散射 合肥SA 雷达0.5°仰角反射率因子图 大别山 3、径向速度图 零径向速度线;朝向雷达分量、离开雷达分量范围、分布、中心;强径向速度梯度 可测定云体相对于雷达运动的速度,判别基本气流(辐合线、切变线、中尺度气旋),在一定条件下可反演出一定高度上的水平风场、气流垂直速度等。 零径向速度线;朝向雷达分量、离开雷达分量范围、分布、中心;强径向速度梯度 可测定云体相对于雷达运动的速度,判别基本气流(辐合线、切变线、中尺度气旋),在一定条件下可反演出一定高度上的水平风场、气流垂直速度等。 示意图:(a)实际风与径向速度关系 (b)均匀西风的径向速度随方位角分布 典型流场的PPI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 水平均匀风场情况下风向风速随高度变化 风向的确定——主要依据是零等速线的分布 风速的确定——离开雷达和向着雷达速度的极值 典型流场的PPI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 均匀西风情况下的径向速度图 等径向速度线为直线 典型流场的PPI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 “牛眼”型径向速度图 典型流场的PPI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 “S”型和反“S”型径向速度图像 典型流场的PPI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 汇合和发散流场的速度图像 (a)辐散 (b) 辐合 典型流场的PPI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 水平均匀风场情况下各种垂直风廓线时的径向速度型 典型流场的PPI多普勒径向速度模式 北京SA 雷达3.4°仰角径向速度图 中小尺度流场系统的识别 中小尺度系统往往与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龙卷、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密切相关,因此,识别中小尺度系统的多普勒速度图像特征,是今后应用雷达资料分析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基础。 中小尺度系统的速度图像特征不是在整个PUP 显示屏范围内识别,而是在显示屏上选择一小区域(该区域包含了整个中小尺度系统),将其放大显示。 小区域均位于雷达探测区的正北方!! 一对最大入/出流速度中心距雷达等距离:有旋转存在ab 沿同一雷达径向方向有两个最大径向速度中心:辐合辐散cd 一对最大入/出流中心距雷达 不是等距离、也不在同一个雷达径向:气旋式辐合辐散ef 反气旋式辐合辐散gh 一、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原理 二、雷达回波的识别及分析方法 三、灾害性天气及天气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 三、灾害性天气及天气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 飑线的雷达回波特征 龙卷的雷达回波特征 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 三、灾害性天气及天气系统的雷达回波特征 强天气产生的环境条件: 大气垂直不稳定 水汽 抬升触发机制 强的垂直风切 飑线是由许多雷暴单体(其中包括超级单体)侧向排列而形成的强对流云带,是一种呈带状(线状)排列的中尺度系统,是非锋面的、狭窄的活跃雷暴带,是一种深厚的对流系统,其水平尺度常为几百公里,生命期约6-12h,远大于雷暴单体的生命期,镶嵌在飑线中的强雷暴单体常引起局地暴雨、冰雹、下击暴流和龙卷风。 其超过35dBZ部分的长和宽之比大于5:1 飑线的雷达回波特征 2005年3月22日在广东中北部发生的强烈飑线 2005年3月22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