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抗菌药的应用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时间:2019.8.16 围手术期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 汇报人:xx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的问题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目的 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应用的适应症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选择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方法 1 2 3 4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的目的 01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和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术后可能发生的感染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目的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目的 两个概念 手术部位感染 指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 围手术期 指以手术治疗为中心,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具体时间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手术方式而有所不同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目的 手术切口类别 切口类别 定义 Ⅰ类切口 (清洁手术)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切口 (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Ⅲ类切口 (污染手术)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切口 (污秽-感染手术)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切口浅部组织感染 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 2. 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 针眼处脓点、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不列为手术部位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 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 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器官/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 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 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的危险因素 病人因素 高领、营养不良、糖尿病、肥胖、吸烟、免疫低下、其他部位有感染灶、已有细菌定植、低氧血症等 术前处理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用剃刀剃毛、剃毛过早、手术野卫生状况差(术前未很好沐浴)、对有用药指征者未用抗菌药物预防等 容易导致SSI的危险因素 手术情况 手术时间长(>3h)、术中发生明显污染、置入人工材料、组织创伤大、止血不彻底、局部积血积液、存在死腔和/或失活组织、留置引流、术中低血压、大量输血、刷手不彻底、消毒液使用不良、器械敷料灭菌不彻底等 美国国家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制定 病人术前已有≥3 种危险因素。 污染或严重污染的手术切口。 手术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T)(或一般手术>2h) 容易导致手术部位的危险因素 手术部位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最常见: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其次:肠道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手术部位感染大多数是内源性的。即来自病人本身的皮肤、粘膜及空腔脏器内的细菌 皮肤携带的致病菌多数是G+球菌,但在会阴及腹股沟区,皮肤常被粪便污染而带有G-杆菌及厌氧菌 手术切开胃肠道、胆道、泌尿道、女性生殖道时,典型的SSI致病菌是G-肠道杆菌,在结直肠和阴道还有厌氧菌(主要是脆弱类杆菌) 在任何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多由葡萄球菌引起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的适应症 02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适应症 手术种类 标准 预防用药 Ⅰ类切口

文档评论(0)

pandon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春市鑫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1781MA52GF540R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