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doc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 1 一、一道高考试题的分析 2 二、“天朝上国”概念的解读 3 三、“历史味道”的追寻 5 文2:中西方文化差异中的时间概念解读 6 1、时间结构隐喻 11 2、时间本体隐喻 13 3、时间方位隐喻 15 结论 17 参考文摘引言: 17 原创性声明(模板) 18 文章致谢(模板) 18 正文 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 文1:历史概念解读中的历史味道 所谓“历史概念”,是指对历史事物从表象到本质的认识和概括,体现历史事物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历史概念学习和运用的过程,是学生阅读、分析历史史料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各种思维能力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因此历史概念学习成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核心任务。 当今中学历史课堂,教师比较重视历史知识的梳理和分析,不大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解读,即使涉及历史概念的解读也只是文字的简单堆砌,缺乏“历史味道”。其原因,既有现实考试的需要,也有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理论功底不足的问题。如何让教师提高历史概念解读的能力,进而在历史概念解读的过程中进一步透出“历史味道”,本文拟以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第5题为例,结合“天朝上国”历史概念的解读和分析,谈谈笔者对历史概念教学的认识和启示,求教于同行。 一、一道高考试题的分析 近年来,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时,也比较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例如2014年江苏高考试卷第5题: 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试题提供的材料,主要涉及厦门、宁波、上海、福州作为通商口岸的开放问题,香港问题,赔款问题,据此分析这应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南京条约》谈判时,道光帝给清朝参与谈判代表的谕旨,故A选项不正确。道光帝在谕旨中尽管坚持香港是“赏借”,但《南京条约》最终造成香港被英国割占,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故D选项不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国门从此被打开,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选项也不正确。根据排除法,正确答案应为B选项。 笔者在讲授这道试题时曾经问学生,道光帝的谕旨哪些方面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有些学生回答说,香港明显是被迫割让,但道光帝竟然用“赏借”这样的字眼,明显是自欺欺人,是想维护天朝上国的脸面,最能体现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学生的分析有其合理之处,相信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也是这样理解。但仅仅根据“赏借”就得出天朝上国的观念,未免牵强。通商口岸的开放、赔款是不是天朝上国外交观念的反映?如果不是,命题人就没有必要提供相关的材料。如果是,又该如何解释?这些问题的回答,关键是要对“天朝上国”的历史概念作出解读。 二、“天朝上国”概念的解读 天朝上国的观念,最初形成于上古时期。究其起源,有学者认为天朝观念最初形成,不过是华夏民族的自群体优越感[1]。地处黄河流域以汉族为主题的华夏文明,在相对封闭的区域中最先摆脱野蛮和蒙昧的状态,建立了比其它群体较高的文明,产生了最初的自群体优越感,并进而提出“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认为华夏文明是高贵的,具有伦理道德,“四夷”是落后的、野蛮的,不仅没有伦理道德,而且尚未脱离野性。 秦统一六国后,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新王朝。秦的统一,使得国家的实力得到增强,逐步确立了在东亚地区的核心地位。汉武帝时期,通过武力解决匈奴问题之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核心地位得到巩固。此后,能否“四夷宾服、万国来朝”成为统治者是否英明、王朝是否盛世的标志,甚至是其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之一。此后,每个新王朝建立都要“诏谕”属国向自己称臣纳贡,至汉唐时期朝贡体制基本确立。 到了明朝,朝贡国的数量、分布地区的广泛程度以及朝贡的频繁程度,都远远超过了前朝。例如,规定朝鲜一年三贡,琉球二年一贡,安南三年一贡,日本十年一贡[2]。统治者在属国的“称臣纳贡”之下,国家的尊严得到满足,对进贡者的“薄来厚往”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清军入关后,满清成为“天朝”的继承人,理所当然地成为“华夷秩序”世界中的“天下共主”。在乾隆、嘉庆两朝编制的会典中,甚至将音厄利亚(英国)、拂朗察(法兰西)、意达里亚(意大利)在内的“西洋”,也列为朝贡国家。1793年,乾隆帝在接见乔治·马嘎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时,拒绝了英国通商、在中国开设使馆的请求。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天朝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