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建工程施工方案.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路改建工程施工方案 1.1设计原则 1、符合《XX县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中的规定,综合分析现有的道路交通状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在满足交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安全、可靠、美观、经济。 2、在对道路的性质、功能定位正确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设计技术标准和建设规模。在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力求道路线型均衡流畅,满足行车安全、舒适的要求。 3、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三者的交通安全充分考虑,确保安全。并充分重视一些道路元素的设计,如交通标志、标线、公交停靠站、行人过街系统、伤残人坡道、导盲带、道口等设计,务求细心体贴,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 4、从分利用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为工程提供较好的建设条件,降低工程难度,最大限度的降低造价。 5、处理好工程建设与沿线居民的关系,满足沿线居民的日常出行的需要,降低对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6、绿化设计:作为城市道路景观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应就绿化位置的设置、植物选种原则及与其它构筑物的搭配等慎重考虑。 7、综合考虑周围现状地面标高,与沿线地块规划标高保持顺畅衔接,并能够良好排水。 8、充分考虑管线综合平衡的设计,对可能影响行车及景观的井盖设置予以妥善处理。 9、尽可能地结合地形地物,合理选择工程处理方案。 1.2设计依据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647-2011);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2004);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5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及城乡规划部分)》; XX省XX市相关规范、标准或规程;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二级) 2、设计速度: 40km/h 3、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15年, 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4、路面设计轴载:BZZ—100kN 5、设计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1000万次/车道,路面设计弯沉L=28.7(1/100mm)。 6、路面抗滑性能指标:横向力系数SFC60≥50,构造深度TD≥0.45mm。 7、车道总宽度:36m 8、路面横坡:1.5% 9、主要线形指标表表 7-1主要技术标准: 名称 XX大街 规范值 采用值 道路等级 城市次干路 城市次干路 设置年限(年) 15 15 计算行车速度(km/h) 40 40 最大纵坡(%) 1.0 0.11 最小纵坡(%) 0.3 0.0 最大坡长(坡纵6%)(m) 300 390 最小坡长(m) 110 350 竖曲线最小半径 凸(m) 400 3000 凹(m) 450 3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 凸(m) 35 50 凹(m) 35 50 1.4道路工程 1.4.1道路总体设计 平面设计原则遵循道路平面位置按城市规划道路网布设,平面线形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做到平面线形通畅顺捷;纵断面均衡、缓顺、起伏不频繁;横断面布置合理协调,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计交叉口、分隔带断口等。 1.4.2道路平面设计 1、设计原则 (1)改建道路平面线位符合“规划”要求。 (2)平面线形与地形地物相结合,并满足相应的技术标准,做到平、纵断面合理组合,保证车辆安全,舒适行驶。 (3)综合考虑道路的交通功能,景观功能和设施带功能,合理布置各种设施和组织道路交通。 2、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二级) (2)设计速度:40km/h (3)设计年限: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道路设计年限:15年 沥青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 (4)路面设计轴载:BZZ—100kN (5)车道总宽度: 36 m (6)路面横坡:1.5% 3、平面设计 XX大街在规划确定的线位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将起点交点一路缘石曲线半

文档评论(0)

我家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