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配套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历程   可分先秦肇始时期、秦汉南北朝发展时期、唐宋元及明前繁荣期、晚明盛清碰撞融汇期四个时期。 第二节 海波驼铃丝绸路 一、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 草原丝绸之路 汉代 丝绸之路的正式形成 唐朝 陆上丝绸之路的极盛时期 宋朝 丝绸之路由陆上向海上转移 明清时期 华商退出海上丝绸之路 二、南方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   “南方丝绸之路”泛指历史上不同时期四川、云南、西藏等中国南方地区对外连接的通道,主要指历史上有名的蜀身毒(yuān dǔ 印度)道,唐朝以后以茶叶和马匹贸易为主,演变为茶马古道。 第10章 传统建筑 第一节 中国传统建筑 第二节 中国传统雕塑 第一节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根据文献记载和实物见证,已具有七千余年的发展历史,经过长期实践,形成为类型多样、工艺精良、极富特征的的独特体系。因而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点   “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今日之治古史者,常赖其建筑之遗迹或记载以测其文化,其故因此。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者也。” --梁思成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点 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   (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代表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林徽因墓等。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点   “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礼记·王制》   “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中国建筑文化具有不求原物长存的文化观念,是中国人忽视建筑古迹的保护而热衷于建筑物天推人毁之后重建的缘故。”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一)中国传统建筑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点   中国的传统建筑具有着自身独特的精神意义,它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内外有别”,“尊卑有序”,“宗庙为先”的伦理特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都以建立伦理礼制为行为准则,当然建筑也不例外。等级森严,一丝不苟,成为建筑的“内在”要求,不可违背。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点 (二)中国传统建筑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中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影响下,与“天人合一”这种时空意识相一致的,是中国人所独具的“淡于宗教”而“浓于伦理”的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文化力量与精神元素,其深刻形塑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品格。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点 (三)中国传统建筑外部特征明显 1.木结构体系   自古以来,中国就用木材制作房屋的结构构架。 2.建筑的群体性   中国的宫殿、庙宇、陵寝多讲究建筑的群体性。 3.善于对建筑进行美化装饰   对于展露在外的,有实际功能的各种构件,在加工制作中美化处理,使之具有装饰作用。   对于建筑的每一处构件,从屋顶、墙身到门窗、基座,从外至里,莫不如此。 一、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发展   清朝是以少数民族满族上层为主体而建立国家,清朝时期传统经济达到顶峰,生产技术水平空前提高,商业贸易颇为繁荣,人口数也是历代王朝最高,晚清人口数突破四亿。 清   清初用近十年时间,统计核定田地亩数、国内人丁、荒地开垦等情况,编纂了《赋役全书》。清代承袭了明朝的田赋制度,赋役按地亩、人丁两重标准进行征派。康熙五十年停止编审户口,按当时所调查的全国人丁数为定额,征收丁银。康熙五十五年,清政府改革税赋政策,由按丁征收人头税改为按地亩征税,把康熙五十年确定的丁银,摊入田赋银中统一征收。“摊丁入亩”政策是单一的土地税制,使没有私有田地的农户可以免征田赋,是封建土地税制的一项有益的改革。 一、中国传统经济制度的发展 摊丁入亩 二、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   马可 · 波罗(MarcoPolo)是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富商之子。他的父亲和叔父曾到蒙古经商,因蒙古战乱决定回国,回国途中偶遇派往元朝的使臣,于是跟随使臣到元朝并见到了忽必烈。兄弟俩受元世祖之托,担任元朝派往罗马教廷的特使。15岁的马可 · 波罗随着父亲和叔叔,带着罗马教廷给忽必烈的复信从家乡出发,1275年到达元大都,受到元世祖的欢迎,从此在中国住了17年。元世祖对马可 · 波罗委以重任,先后委任他做元朝的外交使臣、地方官员等职。1289年,马可 · 波罗一家随嫁往伊利汗国的阔阔真公主返回欧洲,他们从泉州起航 ,经南海 、印度洋 、红海到达阿拉伯半岛 ,在伊利汗国告别阔阔真公主,三人从陆路返回家乡。 二、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   《马可·波罗行纪》分四卷,第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