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课件课件.ppt

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课件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9-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109-20×109/L(15000-20000/mm3)。 第30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白细胞 第31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白细胞 ⒈生理性变化 增多: ①日间变化:早晨较低,下午较高;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恐惧、冷水浴后,白细胞总数可显著增高; ②年龄:幼龄白细胞数高; ③妊娠末期、分娩期、月经期、白细胞总数增加。 第32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白细胞 ⒉病理性变化 增多: 常见于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失血、手术 创伤后、尿毒症、血液病、中毒、严重烧伤等。 减少: 多见于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 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减少症、X线照射、长期服用氯霉素、磺胺 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第33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白细胞 [异常结果处理] ⒈若WBC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有炎症存在,应进一步查明感染存在的部位,及时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⒉若WBC异常增高,应注意白细胞分类计数及形态学改变,及时请专科医师诊治。详见白血病相关内容。 ⒊若WBC显著减少,应作骨髓检查,以明确减少的原因。 第34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八、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目前在各种类型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的分类结果,只能起到筛选作用,不能完全代替将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于显微镜下,按白细胞形态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比的目视计数法。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可间接求出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 第35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一)中性粒细胞(N)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0.50~0.70(50%~70%)。 [结果判断] ⒈生理性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一日之内也有波动,下午比早晨高;饱食、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状态下,新生儿、月经期、妊娠5个月以上及分娩时都可见白细胞增高。 第36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第37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中性粒细胞 ⒉病理性变化 增高: ⑴急性感染或炎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常见疾病有中耳炎、脓肿、疖痈、阑尾炎、肺炎、扁桃体炎等; ⑵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等; ⑶急性大出血:常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等; ⑷急性中毒:常见于化学药物和生物毒素中毒时,如安眠药、有机磷中毒、昆虫及蛇毒素等;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 ⑸恶性肿瘤:如某些肝癌、胃癌等。 第38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中性粒细胞 减少: ⑴感染性疾病:某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感染,如流感、肺结核、脓毒血症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伤寒杆菌感染时,也可使白细胞数降低; ⑵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⑶慢性理化损伤:如长期接触放射线和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 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的增加和减少与疾病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第39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二)嗜酸性粒粒细胞(E) 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少见,仅为0.005~0.05(0.5%~5%)。 [结果判断] ⒈生理性变化 ①时间:嗜酸性粒细胞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比较稳定; ②在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可使外周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第40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106个/L(50-300个/mm3)。 第41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关于血液常规检验项目及临床意义课件 第1页,共58页,编辑于2022年,星期六 一、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RBC)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在正常情况下成熟红细胞的寿命平均约为120天,每天约有1/120衰亡,同时又有1/120产生,使红细胞数的增加与减少保持动态平衡,无论是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即可造成各种贫血,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l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