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地理_地球的公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公转——设计思路 地球公转这节教材主要包含上述两条课程标准(见课标分析)。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思维属于比较难的内容,同时考虑到高考对地球运动相关内容的弱化,我在教学中主要考虑抓要点,围绕基础知识展开教学。 在学习地球公转本节知识时,我采用动画演示法、问题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归纳等方法,目的是提高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我还使用列表比较、课堂检测等方法,以实现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准确掌握。 地球公转——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主题是“地球公转”,通过签名本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的复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旋转的一颗行星,并且前面阶段也学过地球公转方面的知识。因此,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这为本节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储备。 所以,学生学起本节课不会太陌生,总体应该比较流畅。但是,需要注意学生对地球运动的感性认识和规律理解,形成地球运动的空间思维,地球运动的动态变化分析。 地球的公转——效果分析 对此次教学,学生兴趣高昂,积极性很高。 我认为由于采用动画演示等措施,立体感较强,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直观、动态,效率高。学生反映地球运动这一块先感性了解,再进行规律升华,穿插习题训练,当堂掌握较好,学习容易。 存在问题:一节课时间有限,学生自主练习巩固时间较短。课件展示局部色调有些偏暗,学生看不太清楚。 地球公转——教材分析 地球的运动教材只着重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课程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要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首先要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先讲述了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速度、周期等基本的运动特点。之后教材再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节教材内容在组织和表述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提供的资料比较浅显,高中地理的这部分知识比初中地理有了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高。主要体现在教材中概念的表述更加严谨、图像的选择更接近实际,并注重说明地球运动的变化等方面。 2.注意用图来说明问题。教材中涉及到一些知识,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注意用图来使其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3.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学生活动,以及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地球的公转—观评课记录 缺点: 课前的小活动活跃气氛,却有点不太具体; 课件局部有字体颜色太浅,屏幕上的字后面学生看不太清。 优点: 动画展示合理,要点分析突出,利于学生直观掌握难点; 教学顺序流畅,教学设计环节合理;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气氛活跃,小组讨论很热烈。 班级 姓名 课题 地球公转 学校 莱西一中 授课人 刘家伟 指导 崔新章 时间 2016/5/15 课前预习 一 地球公转特征 1.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当地球公转到ABCD位置时, 分别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 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 2. 区 别 项 目 公转 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旋转中心 太阳 运动方向 通称自西向东 地理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 地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 周期 1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速 度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线速度 平均约30 km/s (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 二 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的产生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 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可以用赤道面和黄道面的关系即黄赤交角来表示 (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找出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 (填写度数)。 2.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空间指向不变,并且存在 ,由此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绘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 即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同时也决定着南北极圈的度数。 ①黄赤交角 回归线的度数。 ②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 。 ③黄赤交角 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4黄赤交角的影响 三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上图右)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 向 递减; 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 ; 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 (2)正午太阳高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