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下开学第一课《科学家这样做—童第周》.pptx

教科版科学三下开学第一课《科学家这样做—童第周》.pptx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学家这样做--童第周 教科版 三年级下 欢迎来到科学课堂 封面故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封面 封面为蓑羽鹤,属鹤科, 学名为 Anthropoides virgo, 中型涉禽,体长68~92厘米, 是鹤类中个体最小者, 也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蓑羽鹤性羞怯,不善与其他鹤类合群,每多独处。其举止娴雅、稳重端庄,故又名闺秀鹤。然而蓑羽鹤有闺秀之名,却无小姐之命!每年迁徙的季节,它们要经历重重艰难险阻,穿越“死亡之海”,逃出“生死狙击”,最后跨过地球之巅!每前进一步都要经历无法想象的困难和危险,每一次跨越都是生与死的考验! 蓑羽鹤-视频 外形特征 蓑羽鹤的体羽以石板灰色为主,背部具蓝灰色蓑羽。颊部两侧各生有一丛白色长羽,蓬松分垂,状若披发,极为醒目。前颈和胸部羽毛黑色,上胸黑羽延长呈披针状。飞羽和尾羽端部黑色、嘴黄绿色、脚青灰色。 蓑衣,是劳动者用一种不易腐烂的蓑草编织成的、厚厚的像衣服一样能穿在身上用于遮雨的雨具。此鹤的繁殖羽像蓑衣一样,这大概就是蓑羽鹤名字的来源吧! 栖息环境 蓑羽鹤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草甸沼泽、芦苇沼泽、苇塘、湖泊、河谷、半荒漠和高原湖泊草甸等各种环境中,有时也到农田地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栖地高度最高可达50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 蓑羽鹤的繁殖地在欧洲东南部的利比亚群岛、非洲西部的阿特拉斯高原以及亚洲,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地繁殖很旺盛,每年会飞越喜马拉雅山到印度塔尔沙漠地区过冬。 抚育后代 蓑羽鹤以各种小鱼虾及农作物小麦、玉米等为食,边走边食,在我国种群数量较少,属珍稀鸟类。 蓑羽鹤最早在4月下旬产卵,集中在5月,一直到6月仍有筑巢产卵的。平时每只鹤都有较固定的觅食路线和区域,和平相处,互不侵犯。但遇到危险的时候,群鹤就会联起手来,集体防御。每次遇到家畜和赤狐等干扰时,双鹤都会鸣叫,展翅或飞起俯冲以警告来犯者。幼鹤出生的第二天就会独立行走,3个月后就要随着父母进行迁徙了。 迁徙路线之谜 9月,休养了大半年的蓑羽鹤开始南迁。原先单个鹤群不足10只,会在短短的10天里迅速扩大到几百上千只。 蓑羽鹤要飞向何方?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中亚地区的鸟类迁徙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对于这些候鸟的迁徙方向和飞行路线始终存在争议。最终,他们用无线电跟踪的方法确认了这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秋季迁徙路线,山峰之高,气温之低,更有可怕的金雕守株待兔,困难不可想象。 挑战地球之巅 喜马拉雅山脉被称作“世界屋脊”,据说每10个攀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中,就有一个会在攀登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失去生命。即便是攀登上了珠峰,在这里待的时间也不能过久。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如此的险峻,所以很多人将喜马拉雅称为“鸟类无法飞越的山峰”。但是却有一个物种是例外,有一种鸟还真的能飞过喜马拉雅,飞过珠峰,它便是蓑羽鹤。 挑战地球之巅 蓑羽鹤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时候,不仅要面临狂风,还要面临严寒,更要面临稀薄的氧气,还得飞到足够的高度才能躲过风暴。 不仅如此,它们还要面临天敌的威胁。金雕凭借两米多长的翼展,锋利的爪子和喙,以及高超的飞行技巧,足以对付一切空中猎物。每到迁徙季节,金雕就会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上空进行狙击。 经历了死亡之海和金雕的猎杀,鹤群约1/4的成员不能飞到南方。据科学家估计,每年大约有5万只蓑羽鹤飞越珠穆朗玛峰,按这个比例,至少有1万多只蓑羽鹤会丧命在珠峰脚下。 挑战地球之巅 科学家这样做 -童第周 了解细胞 了解细胞 每一个细胞都有自己确定的生长方向,究竟是谁控制着生物的生长?细胞核和细胞质谁更重要呢?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弄清这些问题。 童第周就是其中的一位。 了解童第周 童第周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被誉为"中国克隆之父"。与叶毓芬二人被誉为中国生物学界的"居里夫妇"。 童第周和“童鱼” 童第周经常不分昼夜地连续在实验室里工作几十天,观察、记录、解剖、实验,积累数据,探索奥秘。在实验中,童第周在显微镜下,用比绣花针还细的玻璃注射针,把从单尾鲫鱼的卵细胞质中取出来的物质,注射到金鱼的受精卵中。金鱼的卵还没有小米粒大,做这样的实验该有多难啊!可是童第周成功了,孵化出的幼鱼中,有一条鱼披着金色的鳞片,长着单尾鲫鱼那样的单尾巴,鲫鱼的遗传基因在金鱼卵中发生了作用。这种鱼因为是童第周创造出来的,因此,国际生物学界叫它"童鱼”。这个实验最终验证了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会影响生物的模样,开创了人类按照需要人工培育新物种的先例,对今后培育动植物新

文档评论(0)

溪涧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