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对比教学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文化对比; 中国文化 印度文化 阿拉伯文化 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有三大精神源流或胚胎: ;古罗马的法律;希伯莱的宗教;现代品质;中国文化主导思想;基本精神的展开:;中西文化由此形成的差异表现;人际交往;处理问题;人际关系;意 见;排 队; 时间观念;老人的日常生活;社会大观;中国的血亲情理;?儒家伦理以人的特殊性血缘亲情作为道德规范体系的至上性为根本基础,主张伦理原则内存于情感活动之中,因而是一种特殊主义的血亲情理。 孔子的血亲情理精神认为血缘亲情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情感置于知识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 存在于血亲情感之中,知识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情理之“理”。;具体表现; 首先,在孔子看来,孝的根据就在于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 其次,孝的本质就在于基于血亲因素的情感意蕴。 最后,孝的动力??在于内心情感体验的安适和悦。 ;正是从这种依据血亲情理对于“孝”的正当合理做出的有力论证出发,孔子进一步肯定了“仁者爱人”的正当合理,主张通过“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的途径,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实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的理想目标。这样,他就凭借以“孝”释“仁”、以“仁”释“礼”的做法,把血缘亲情看成是判定一切行为是否可行(“为”或“不为”)的理由根据,把内心安适看成是一切行为是否合理(“安”或“不安”)的基本原则,从而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自觉地确立了血亲情理精神。这里所谓的“情理”精神,是指以存在于“情”之中的“理”作为从事各种行为的理由根据和基本原则,主张“合情”即“合理”、“心安”即“理得”;而由于孔子首先是以存在于“血缘亲情”之中的“理”作为从事各种行为的理由根据和基本原则,所以,他确立的情理精神在本质上又是一种“血亲情理”的哲理精神。 ;西方的契约理念;在西方各种艺术形式中,随处可见这种契约的精神。比如各类神话故事里的被封印在瓶子里的妖怪,出来后明明可以无法无天的反悔,却心甘情愿的做凡人的奴仆。 在现代社会,这种契约精神的表现,也比比皆是。比如和西方国家的人做生意,只要签订好纸面契约(合同),或口头契约(承诺),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哪怕之前再尔虞我诈,讨价还价的再激烈,只要做了契约,即使是亏本生意也认了。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看似绕口令的八个字,就是中国的人际关系的灵魂。意思是说: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衍生了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这在西方国家的观念里,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谩骂、羞辱、丑化国家领导人的事情随处可见。家人之间完全没有家长制度,彼此之间都是类似朋友的感情。夫妻之间关系也是一种标准的契约关系:制定好了权利和义务并去遵守。 ;孰优孰劣?;总结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