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复习.pptx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简单应用)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 (1)背景: ①国际: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帝国主义的仇恨战。 ②国内: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 (2)时间:1918一1921年。 ;(3)目的: ①集中财力、物力战胜敌人(战争争初期)。 ②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战争结束后)。 (4)内容: ①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方面:实业国工业国有化。 ③流通:实行实物平均主义配给制。 ④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5)评价: ①为战胜敌人提供了保障。 ②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③战后继续施行引起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④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超越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 (1)原因: ①持续的战争、自然灾害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农民暴乱、工人罢工、水兵叛乱)。 ③当时,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施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④为了巩固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向社会主义过渡。 (2)目的:解决国内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内容: ①农业:实行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由国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质。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实行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③流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食物配给制,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4)特点: 列宁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发展经济。 (5)评价: 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③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④找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二、斯大林模式的表现和经验教训(理解) 1.斯大林模式的含义:指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 2.斯大林模式的确立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 3.特点 (1)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3)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4)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成就: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5.经验 (1)统一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使苏联迅速发展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2)在当时的形势下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政局的稳定。 6.教训 (1)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重影响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2)对农民的剥削太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忽视消费品的生产,导致人民的物质生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 (4)长期执行指令型经济,严重削弱了企业的生产自主权,不利于发挥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制约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5)政治上高度集权,严重地破坏了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 ;三、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他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2.勃列涅夫改革 (1)背景:社会混乱,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涅夫上台。 (2)措施:①改革重点: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②恢复部 门管理体制;③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④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3)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军事工业迅速发展;后期由于军备竞赛加剧,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经济前面滑坡。;3.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苏美军备竞赛,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陷入危机边缘。 (2)内容:首先开始经济改革,提出“加速经济发展战略方针”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打破单一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后来转向政治改革。 (3)结果 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加上戈尔巴乔夫仍没有放弃苏联的传统做法,最后归于失败。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当堂检测 1、(2020·江苏省·同步练习) 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 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