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与假期作业设计策略与案例.docx

2022“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与假期作业设计策略与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与假期作业设计策略与案例 历史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业都是教学的“附庸产品”,成为巩固教学成果的专属训练项目。王月芬博士整理了这一主张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见表1)。 表1“作业即教学巩固”观点代表人物 我国教育受到赫尔巴特与凯洛夫的影响更为深远。赫尔巴特主张以“练习”为主要手段,巩固知识获取,防止学生遗忘,教学中带有“管理”和“训练”的意味;凯洛夫则强调以知识“武装”学生,作业是最好的装备,让学生在教师主导下的课堂中获取相对固定的知识。完成作业既是必然的需要,也是一种手段,是教学中特殊的工具。“作业”牢固印刻着三大“胎记”——管理、惩戒、训练。这样的印刻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偏执,逐渐与学生的成长分道扬镳。 在19世纪的美国,也发生了因为大量记忆类、背诵类的家庭作业而导致的持续约半个世纪的“废除家庭作业运动”。可见,作业在学习中的存在与应发挥的作用,绝非是进行“集中训练”,而应是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的变革中,效果最易于看见的、也最为凸显的就是作业的设计与研制——如何减轻作业负担,成为教学变革中关注的焦点。基于对“减除”这样的字面简单化的理解,就难免出现流于形式的草率,缺乏理性的研究,过多将目标聚焦在“时间”“场域”“容量”三个方面: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在规定的场合完成;规定每次作业的容量。这样的控制,不但不能带来真正的“减负”,还让作业成为导致教学失效的全新因素。 1.对课程属性的重新认识 威廉·赫德·克伯屈等关注作业与学习的关系,将完成作业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合并研究,发现作业中的“学习”属性;杜威和克伯屈也将作业、项目、任务等作为课程的重要环节,发掘作业的“课程”属性。作业的属性在不同阶段、不同学者的研究领域中有着不同的构成,这些发展演变的历程,都让作业的属性构成异常丰富。 应该如何认定作业在“双减”背景下的教与学变革中应有的属性呢?基于“课程”视角的作业设计,在设计意图、完成方式、作业评估方面与原先基于“教学”视角的设计均有差异(见表2)。 表2基于“教学”视角与基于“课程”视角的作业设计理念 如果将作业作为课程的一个环节,赋予作业全新的课程属性,就会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路径方法、效果评估这四个方面有全新的设计。 (1)在目标设定上。设计作业与完成作业,应与学习中的目标设定一致,即“学什么,就完成什么作业”。目标的一致让作业与教学具备共生共存的关系,相互间能互为补充和印证。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更多关注目标的复杂性与综合性,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将学科必备的知识与关键的能力融合其中,兼顾对学习方法、策略、习惯的培养。 (2)在内容选择上。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内容更为广泛,组成更为丰富。不仅涵盖学科知识与技能,还囊括相关学科的各类实践、演练、操作等学习项目。作为课程的作业,解决的是更为综合、复杂的问题,发展的是更为内隐、长远的素养。作业依然与教学紧密相关,但课程视域中的作业,注重拓展与超越课堂狭小的边界,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有益补给。 (3)在路径方法上。作业能以多种方法完成,成为联通课内外,让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设计的作业强调以多种形式达成目标,不再局限于“纸笔答题”,也不再仅为巩固课堂所学服务。作业能对处于课程中的学生进行推动,给予诊断,促进发展。为达成目的,采用的方法可以有个体与群体的结合,有即兴与长效的结合,有口头与书面、动手实践实验、制作设计、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有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结合,有多学科横向与纵向的结合。 (4)在效果评估上。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强调作业对于课程目标的示证、诊断作用,从“教——学——评”一体化的系统层面,综合考量课程的目标、教学的行为、作业的设计、评价的实施之间的关系,让作业不仅成为对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巩固的保障,更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作业设计中召回缺失的评价元素,将评价纳入设计,可以凸显评价对作业的改良与提升作用,能够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自评、互评,在评价中实现发展。同时,基于情境、关注过程表现、注重成长的表现性评价是不可或缺的。 2.遵守课程的内部纪律 美国学者洛林·W.安德生所著的《提高教师教学效能》一书中,对作业有如下描述:“学习任务大部分是由教师分配的,所以每项任务通常被称为‘作业’(assignment)。我们更喜欢‘任务’(task)这个术语,因为任务的概念赋予了指定活动的目的。也就是说,‘任务=布置的作业+特定的目的’。” 设计作业,需要确认一个前提——为了提升学习力而承担一定的任务。可见,设计作业不是随性的,而是有一定的纪律。安德生提出从“六个维度”进行规范,这可以被视为课程化设计的内部纪律。“六个维度”分别为:目的、定向、主题、范围、形式、复杂性。目的指的是“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比如,在暑假完

文档评论(0)

130****76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