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气病脉证治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成都中医药大学 * 概 述 一、概念 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发作时自觉有气从下向上冲逆,痛苦异常,气复还则如常人。 二、与奔豚气病相关的西医疾病 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冠心病,血管痉挛综合症,腹壁肌肉痉挛,肠道积气痉挛,原发性高动力性综合征,等等。 *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一) * 【解析】 病机关键—冲气上逆 病因 情志过极 误汗伤阳 病机 热:肝郁化热 寒:心肾阳虚 【提要】 论述奔豚气病的病因和主症 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 * 奔豚气病的发生与肝、肾、心、冲脉关系密切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 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 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 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与足厥阴肝经走向一致)。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 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肾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 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 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与足厥阴肝经走向一致)。 *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二) * 1.主症 【提要】 论述肝郁气逆奔豚的证治 【解析】 气郁化火 经脉不畅 腹痛 往来寒热 气上冲胸 冲气上逆 影响少阳 枢机不利 肝气郁结 2.病机 肝气郁结,化火上逆 * 3.治法及方药 清肝热 当归,川芎 白芍 甘草 甘李根白皮 黄芩 清胆热 半夏生姜 降胃气 养血调肝 缓急止痛 配伍特点:泻肝和脾,肝脾同治 清肝和脾,平冲降逆 降逆气 葛根 升脾阳 * 【临床应用】 紧扣病机——肝郁化热,气逆上冲 从主症切入——气机上逆+肝郁化热的征象 所治病证举隅 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心律失常等等。 备注 若无李根白皮,可以川楝子、桑白皮或代赭石代替。 * 【文献选录】 “此奔豚气之发于肝邪者。往来寒热,肝脏有邪气而通于少阳也;肝欲散, 以姜、夏、生葛散之;肝苦急,以甘草缓之;芎、归、芍药理其血;黄芩、李根下其气,桂、苓为奔豚主药而不用者,病不由肾发也。”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 【不典型医案举例】 俞长荣医案:潘某某,女,38岁,1991年 8月27日初诊。长期以来不时自觉咽喉阻塞,伴眩晕,耳鸣,嗳气,月经色暗黑,舌质淡红,苔根薄微黄,脉细弦。曾经多项检查,除乳腺小叶增生外无特异发现。拟为肝气郁滞,肝气上逆之证。治宜疏肝降逆,佐以甘缓宁神。处方:李根皮15g,半夏10g,葛根15g,黄芩、白芍各10g,当归、川芎各6g,小麦30g,甘草6g,红枣3枚。6剂后复诊,咽喉异物感消失,仅偶觉有痰阻喉间,伴胸膺胀,心悸,口臭,“口厚”。以上方去小麦、大枣,加瓜蒌仁宽胸通下,续服6剂后,除痰仍较多外,诸症基本缓解(乳腺小叶增生仍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1997,7(2):7.】 *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三) * 1.主症 【提要】 论述阳虚寒逆奔豚的证治 【解析】 心阳受损 寒气上逆 过度发汗 虚寒内生 感受外寒 卫外不固 核起而赤 气从小腹上至心 * 2.病机 阳虚感寒,冲气上逆 3.治法 外用 ——温经散寒 内服 ——助阳散寒,平冲降逆 外感实寒 桂枝汤 桂枝加桂汤 内生虚寒 冲气上逆 4.方药 灸 法 桂枝加桂汤 桂枝:白芍=1:1 平调阴阳 桂枝:白芍=5:3 偏于温阳 祛寒 助阳 平冲 * 【临床应用】 紧扣病机——阳虚感寒,冲气上逆 从主症切入——气机上逆+阳虚感寒的征象 所治病证举隅 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硬皮病、雷诺病、冻疮等等。 备注 1.肾阳虚阴寒内盛者,宜加肉桂温阳以祛寒; 2.外寒盛者,宜加桂枝解肌以散寒; 3.内外寒邪俱盛,则可桂枝、肉桂同用。 * 【文献选录】 1.“此肾气乘外寒而动发为奔豚者。发汗后烧针复汗,阳气重伤,于是外寒从针孔而入通于肾。肾气乘外寒而上冲于心,故须灸其核上,以杜再入之邪,而以桂枝汤外解寒邪,加桂内泄肾气也。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 2.“本方即桂枝汤原方加肉桂也。其目的,在以桂枝汤原方,缓解在内之寒气,另加肉桂,以温散少腹之积寒。”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