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知识讲课PPT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骨盆特点 1.骨盆组成:髋骨,骶骨,尾骨 2.髋骨组成:髂骨,耻骨,坐骨(三块骨头在16岁左右融合成一块完整的髋骨) 3.髂骨与耻骨和坐骨的面积比约为2:1:1 4.髋骨有两处关节:耻骨联合与骶髂关节 1 骨盆特点 1.骨盆组成:髂骨,骶骨,尾骨 2.骶骨岬和两侧髂骨弓状线、耻骨梳和耻骨结节形成的环形线,将骨盆分为大骨盆与小骨盆 3.大骨盆内多为消化器官,小骨盆内为泌尿生殖器官。 2 3 骨盆骨性标志 1.髂前上棘 2.髂后上棘 3.髂前下棘 4.坐骨结节 5.骶正中嵴 6.耻骨联合 7.髂嵴 4 5 骨盆旋移常见病症 1.腰痛 2.腿痛 3.髋、膝、踝病变 4.步态异常 5.脊柱力学失衡 6.产伤 7.盆腔脏器病变 8.痛经 9.不孕不育 10.性功能异常 11.心理疾病 12.呼吸功能异常 6 骶椎特点 骶骨的形态:呈倒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底部宽大与第五腰椎相连、尖部与尾椎相连。 骶骨的结构:骶椎有5节,骶骨前凹陷,有4对骶前孔,骶骨前面相对光滑。 7 8 骶椎特点 •骶椎后面较粗糙,正中线上的骶椎棘突融合成骶正中嵴,正中嵴外侧有四对骶后孔。 •每侧骶后孔的外侧,有断续的骶外侧嵴,它是由骶椎的横突形成的。 •骶骨的基底部与第五腰椎形成了腰骶关节。 •骶骨后下方有部分缺损,缺损区域的上端与骶管相连,故这部分缺损区域也称为骶管裂孔或骶管裂隙。 •骶管裂孔表面有一层坚硬的纤维膜覆盖,骶角位于它的两侧。 9 与骨盆相关肌肉 躯干与骨盆相连肌肉 1.背阔肌 2.竖脊肌 3.多裂肌 4.腹直肌,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 5.腰方肌 骨盆与下肢相连肌肉 1.髂肌 2.股直肌 3.缝匠肌 4.大收肌 5.长收肌 6.短收肌 7.耻骨肌 8.股薄肌 9.臀大肌 10.臀中肌 11.臀小肌 12.阔筋面膜张肌 10 与骨盆相关肌肉 骨盆与下肢相连肌肉 13.梨状肌 14.上孖肌 15.闭孔内肌 16.下孖肌 17.股方肌 18.闭孔外肌 19.股二头肌长头 20.半腱肌 21.半膜肌 11 与骨盆相关神经 1.股神经 2.闭孔神经 3.股外侧皮神经 4.臀上神经 5.臀下神经 6.坐骨神经 7.阴部神经 8.股后皮神经 9.臀上皮神经 12 与骨盆相关神经 13 14 与骨盆相关神经 15 与骨盆相关神经 16 与骨盆相关神经 17 骶骨歪斜 骶骨在生长发育中出现骶骨正中线向左或右的偏歪,使两侧骶椎发育不对称。 18 骨盆旋移的体征 1.坐、立弯腰试验(+) 2.长短腿 3.阴阳脚 4.骶、腰、腹部三角的异常 5.特定位置的压痛 19 腹三角 腹部三角的三个点:1.肚脐 2.右侧髂前上棘 3.左侧髂前上棘 腹三角的作用:测量患者髂骨有无内外旋错位 20 腰三角 腰三角的三个点:1.第五棘突(或是腰椎其他棘突) 2.右侧髂后上棘 3.左侧髂后上棘 腰三角的作用:测量患者腰椎棘突偏歪情况 21 骶三角 骶三角的三个点:1.臀正中沟纹头处 2.右侧髂后上棘 3.左侧髂后上棘 骶三角的作用:测量患者髂骨有无前后旋转错位 22 髋骨前倾的体征 1.患侧的髂后上棘相对向上移动,患侧骶三角的一边变长。 2.俯卧位时,患侧下肢变短 3.臀横纹变浅 4.患侧骶骨外下方压痛明显。 5.骨盆正位片:髂骨翼变大,闭孔变小 23 髋骨前倾的快速复位 1.患者俯卧位,患侧位于床的外缘做屈髋屈膝。 2.术者助手用大腿辅助患者患侧做最大生理活动幅度的伸髋动作。 3.术者用手压住患者的骶骨。 4.两人同时发力,让助手与术者发力形成合力,快速复位。 24 髋骨前倾的缓慢复位 1.患者仰卧位时,患侧屈髋屈膝到生理极限。 2.术者一手压住患侧膝盖及胫骨前缘,嘱患者患侧的腿做伸髋动作。(患者应保证中立位) 25 髋骨后倾的体征 1.患侧的髂后上棘相对向后移动,患侧骶三角的一边变短。 2.俯卧位时,患侧下肢变长 3.臀横纹变深 4.髂后上棘偏下处,压痛 明显。 5.骨盆正位片:髂骨翼变窄,闭孔变大 26 髋骨后倾的快速复位 1.患者俯卧位时,患者伸髋,术者可在患侧大腿前侧垫枕。 2.术者站在患侧,一手压住患侧髂后上棘靠近髂嵴处,向前、向下冲压患侧。 27 髋骨后倾的缓慢复位 1.患者俯卧位时,患者伸髋到最大生理活动幅度,术者可在患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