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药饮片的传统切制经验及其规格.doc

浅述中药饮片的传统切制经验及其规格.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浅述中药饮片的传统切制经验及其规格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浅述中药饮片的传统切制经验及其规格 1 1 切药刀的操作使用 2 2 水处理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 3 3 水处理药材的方法 4 4 切制技巧及运用 4 文2: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6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文章致谢(模板) 9 正文 浅述中药饮片的传统切制经验及其规格 文1:浅述中药饮片的传统切制经验及其规格 中药饮片始于汉代,《五十二病方》[1]中就载有“细切”“削”“剡”等早期饮片切制用语。方剂学鼻祖张仲景曾曰[2] “锉如麻豆大,与咀同意……古者无铁刃以口嚼细。今为麻豆为片,水煎之使药水清饮于腹中。则易升、易散也。”历经汉、唐 发展 至南宋时期,制药事业已日臻完善,在《武林旧事》作坊下就有“熟药园散,生药饮片”的记载。可见,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讲究中药饮片的规格和质量。中药饮片的切制是传统加工炮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 由于中草药大都是以植物类居多,除一些细小种子、花蓓以及矿物、虫类等不需切制外,绝大多数药物都需要切制成不同规格的片型,方能达到加工炮制的目的,以供临床配方应用。饮片的传统切制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药物与溶剂的接触面增大,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便于调配时称取、利于干燥和贮藏;便于药材进一步加工炮制;便于药物的直观鉴别;利于制剂。因此,从上述切制目的说明饮片切制品的规格和要求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基层药剂人员应认真掌握其传统切制经验及其要领。 中药饮片的切制一般分为手工切制(切药刀)和机械切制(切药机)两种,目前机械切制只适用大型药厂、药材产地加工厂及药材公司和一些大的医疗单位;而手工切制则普遍适用于县级 医院 及乡镇、村级医疗机构,因此,其应用面广。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工艺也十分必要,而且广大的患者也都乐意接受外形美观整洁、质量上乘的饮片。所以,手工切制仍然能显示其良好的发展前景。 1 切药刀的操作使用 药物能否保证其质量、增强其疗效,这与药工切制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必须掌握“一刀、二药、三手段”这三个基本要领。首先切药刀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技巧就必须要求做到认真掌握和领会。手工切药刀又称铡刀,刀口有两种,一为平面口,一为单楔型口。平面口刀宜切薄片及体质疏松的厚片;单楔型口刀宜切坚实药厚片、薄片及茎类小段。刀的结构由铡刀、刀床(又名刀桥)、刀鼻(又名象鼻或刀脑)、压板、刀案等组成。使用侧刀要三会: 切药要会磨刀磨刀的功夫最讲究。它是决定饮片的关键所在。磨刀要着力,动作应为前三后四带中间,使刀口落实磨面,应边磨边检查刀刃锋利程度,磨出青锋口为止,俗称“见青”,达到刀磨锋利、切片整齐、刀口靠紧、不拖“胡须” 切药要会上刀刀与刀床应相联,保持“一线口” 刀的松与紧,可根据切片的厚薄而调整。切薄片时,刀应与刀床靠紧。切厚片可稍靠松。一般情况下,应配备两把侧刀,切“把子药”或“个子药”,宜用大叶刀(新刀)、单楔型口刀,刀口应磨锋利。切薄片药时,用平面口刀(半旧刀),也须磨锋利。 切药要会保养刀在切药过程中,质地坚硬而未润透心的药材,不宜强切,免伤刀口。切制时常以水揩去刀口粘腻物,保持刀口光滑。刀鼻与刀孔结合处,应涂少量的机油,减少摩擦声。药物切完后,将铡刀取下揩净粘腻物及水分,涂上植物油,并以油纸包好悬挂僻静地方,用时再安装。 2 水处理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荃》[3]中指出:“诸药制时须要得法,或微水渗,或微火烘,湿者候干,坚者待润,才无碎米,片片薄匀,状与花瓣相侔,合成方剂起眼,仍忌锉多留久,恐走气味不灵,旋锉应人,速能求效。”可见古代医家在切制饮片时,特别重视洗、润、浸、渍的功夫,因而传统经验认为:“切片三分功,洗润七分巧。”切制前的水处理工作是不容忽视的,而润功则是关键,所以,“一刀、二药、三手段”中“二药”即指药物必须采用水浸润软化处理后才能切制,而且要严格遵守“少浸多润”的原则,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抽样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合乎切制要求,传统称为“看水性”或“看水头”[4] 。现将几种常用检查方法分述如下: 弯曲法长条状药材软化至手握感觉柔软而富有弹性,以大拇指向外推其余四指向内缩,以药材略弯曲而不易折断,即为润透:如甘草、山药、白芍、木通、山豆根等。 指掐法粗大团块状药材,用手指甲可掐入表面,手上感觉无硬心,即为软化合格,如泽泻、白术、川芎、天花粉等。 穿刺法粗大的块状药材,除用指掐法检查外,还需用铁锥子刺入深部,试探若无硬心感,即为软化润透合格:如大黄、土茯苓。 手捏法一些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药材,以抓一把在手中捏握粗的一端,感觉柔软即为合格,如丹参、柴胡、茜草、丹皮等。部分块根、果实、菌类

文档评论(0)

ating19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