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归纳.docVIP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归纳.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光 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 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 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 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 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2.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4.湖光倒影就是光的反射原理形成的。 第七课《制作一个潜望镜》 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 3.两面镜子可以让光发生(两)次反射。 4.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 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 第一课《地球的表面》 1.观察地形图时,首先要确定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在地形图和地球仪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耕地和森林,(黄)色表示山地和沙漠,(白)色表示冰川。 3.地球表面的形态主要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第二课《地球的结构》 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厚度最厚的是(地核)。 2.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3.地壳的不断运动会引起地震和火山喷发,还会导致岩层发生(弯曲形变)。 第三课《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1.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2.地震会使岩层发生(弯曲)、(断裂)、(错动)。 3.地震发生时,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就地避险,不可冒然外逃。 第四课《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1.地球内部感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 2.岩浆中的大量气体和岩浆,从地壳中薄弱地带喷出,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3.火山按照活动类型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 4.火山喷发有害处,也有益处,如地热资源,稀有矿物等。 第五课《风的作用》 1.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2.与地震和火山喷发等因素相比,风的作用是比较(缓慢)、(温和)的。 3.风能是分布广泛、用之不竭的能源,利用风能发电,可以保护环境。 4.大范围的空气流动引起洋流运动,平街海水的热量分布。 第六课《水的作用》 1.降雨的(侵蚀)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2.大江大河的下游往往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 3.沙洲是由河道分割成的小岛,河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认识》 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侵蚀。 2.在科学学习中,当我们无法参与真实情境的实验时,可以采取(模拟实验)实验的方式。比如需要雨水我们可以用(把矿泉水瓶口戳几个洞或者使用喷壹等)来进行。 3.岩石被破坏和侵蚀的现象叫做(风化)。 第三单元 计量时间 第一课《时间在流逝》 1.在远古时候人们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昼夜交替形成的(天)成了最早的时间单位。

文档评论(0)

溪涧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