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综述.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驱油用聚丙烯酰胺研究现状 前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 世界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 提高原油采收 率日益成为国际上石油企业经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对汽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而国内的石油供应却难以满足人们对石油日益增长的需求。 石油 对外的依存度进一步增大,已接近 50% 。并且国内各大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油田含水 量不断提高,大部分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含水率已达到 90% 以上。针对二次采油后 开采难度逐渐加大的现象进行三次采油是提高采油率的重要方法。 三次采油是指在利用天然 能量进行开采和传统的用人工增补能量 ( 注水、注气 ) 之后,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新技术进行尾矿采油的开发方式。主要通过注入化学物质、蒸汽、气 ( 混相 ) 或微生物等, 从而改变驱替相和油水界面性质或原油物理性质。其中聚合物驱是三次采油的主要技术方 法,驱油机理清楚,工艺相对简单,技术日趋成熟,是一项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自 上世纪七、 八十年代以来, 国内的油田工作者对聚合物的合成及应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某 些领域目前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常用的驱油聚合物主要是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 PAM )及其衍生物。聚丙烯酰胺 (Polyacrylamide ,简称 PAM) 是丙烯酰胺 (Acrylamide ,简称 AM) 及其衍生物的均聚物和共聚 物的统称。工业上凡有 50% 以上 AM 单体的聚合物统称为聚丙烯酰胺。 PAM是一种线型水 溶性高分子,是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聚丙烯酰胺浓溶液与 NaOH 或 NaCO 3 共水解可以合成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简称 HPAM )(水解度在 20%-60% 为 宜)。HPAM 亲水性强,在淡水中,易与水形成氢键,易溶于水,水化后具有较大的水动力 学体积。 由于聚丙烯酰胺分子内羧酸钠基的电性相互排斥作用, 使聚丙烯酰胺分子呈伸展状 态,增黏能力很强。 而在盐水中,由于聚丙烯酰胺分子内羧钠基的电性被屏蔽,聚丙烯酰胺 分子呈卷曲状态。水解度 (羧酸钠基含量越高 ) 越大,聚丙烯酰胺在盐水中分子卷曲越严重, 增黏能力越差。当聚丙烯酰胺水解度≤ 40% 时,尽管聚丙烯酰胺分子卷曲非常严重,增黏能 2+ 2+ 力大大下降,但不会出现沉淀现象。在硬水 ( Ca 、Mg 含量较高时 )中,当聚丙烯酰胺水 解度≥ 40% 时,聚丙烯酰胺分子与钙、镁等多价离子结合,发生絮凝沉淀。事实上,此类聚 合物自身存在的剪切变稀、高温分解、高温水解、遇盐降粘的缺点, 严重影响了高温高盐油 藏聚合物驱油效果及聚合物的使用效率, 已经成为当前高温高盐油藏推广开展聚合物驱油的 技术瓶颈。因此开发高粘度、耐高温、抗盐聚合物已经迫在眉睫。 目前,提高聚合物的耐温抗盐性能, 主要以聚丙烯酰胺类聚合物为基础。 从分子结构角 度根据分子设计原理, 提高高聚物耐温抗盐途径有: (1)制备超高分子质量聚丙烯酰胺; (2 ) 在聚丙烯酰胺分子主链上引入刚性基团,或引入刚性侧基来增加高分子链的热稳定性; (3 ) 引入具有耐温抗盐功能的结构单元; (4 )合成分子中基团之间具有特殊缔合作用的功能基团; (5 )制备特殊分子结构的聚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