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概况.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地质学概略 环境地质学概略 PAGE / NUMPAGES 环境地质学概略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构成的复杂系统。任务是在剖析地质环境构成因素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互相关系, 揭露环境地责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向,全面评论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连续发展供给科学依照。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1自然历史剖析法2地球化学法3系统剖析方法4环境地质制图方法5模型模拟与展望方法6环境地质评论方法7现代科学技术方法 地质环境的内涵 :所谓地质环境, 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含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构成、 结构和各种地质作用与现象。地质环境是拥有必定空间观点的客观实体, 它包含物质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因素。 环境地质作用 :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互相作用, 详细包含:①各样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 ②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应作用。 土壤及其构成与功能特征: 土壤的构成包含矿物质、 有机质、水分和 空气;在土壤中,这些成分以固态、液态随和态三相共存。 1对进入土壤的物质拥有积蓄作用。 2土壤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3土壤起着物质的输移作用 水体污染的定义 :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出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 体的自净能力, 使水质变坏, 进而损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原由有两类: 一是自然的, 二是人为的。 特别的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批富集、 天然植物在腐化时产生某些有害物质、 雨水降到地面后挟带各样物质流入水体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都属于自然污染。人为原由造成的水体污染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对水的污染。 工业废热水 :废热水是指工业排出的用于冷却的废水, 主要来自觉电站、钢铁厂、焦化厂等,它使水体温度上涨,造成热污染。①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促进水中有机物加快分解,细菌活动性提升,增添氧的耗费;②阻碍鱼类的生计和生殖,除喜温鱼种外,一般的鱼在热水中呼吸急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简单死亡;③加大水中某些毒物 的毒性,如当水温高升10℃,氰化钾对鱼可产生双倍毒性;④ 河水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办理, 同时也降低其给水(冷却水)的价值。 水资源的观点及其特点 :观点:可从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 拥有足足数目和可用的质量,并能在某一地址为知足某种用途而可被利 用。特点: 1储量的有限性。 2补给的循环性。 3时空散布的不均性。 4 用途的不行代替性。 5利用不妥的危害性。 表生环境地球化学的地带性特点: 1酸性,弱酸性复原的地球化学环境。2中性氧化的地球化学环境带。 3碱性,弱碱性氧化的地球化学环境带。 4酸性氧化的地球化学环境带。 5非地带性的地球化学环境带。 矿产资源的观点及其特点资源 :保持生命和生活所必要的和常常利用 的物质1不平均性2有限性3相对性4生态性 能源的分类 1 依照能源的生成方式区分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 依照能源的形成和重生性区分可分为可重生能源和不行重生能源 3 依照能源的利用历史和使用状况区分可分为惯例能源和新能源。 4 按 照能源使用方式区分可分为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 5 依据能源 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状况, 还可把它分为洁净性能源和污染性能源。 沙质沙漠化的原由 :1天气变异和人类活动是沙质沙漠化的两个重要 因素 2天气变化是造成土地沙质沙漠化的重要原由之一 3过分放牧,垦殖,采樵以及工矿与城市建设和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 人类活动引发并加快了沙漠化进度 4世界人口猛增是土地沙质沙漠化的根根源因。 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重生热能。 它发源于地球的高温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U、Th、40K)的衰变。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 地质灾祸特点 1 地质灾祸的必定性与可防守性 2地质灾祸的随机性和周期性 3地质灾祸的突发性和渐进性 4地质灾祸的集体性和引发性 5地质灾祸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 6地质灾祸的地区性 7地质灾祸的损坏性与“建设性” 8地质灾祸影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9地质灾祸人为成因的日益明显性 10地质灾祸防治的社会性和急迫性 地震波:地震所产生的震动是以弹性波的形式流传出来的, 这类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时经过地壳岩体在介质内部流传的波称为体波 体波包含纵波和横波。 全世界地震带散布 : 环太平洋地、欧亚、大洋中脊、大陆裂谷地震带 砂土液化 : 在地震力作用下,饱水堆积物和表土的忽然震动或扰动能 够使看似坚硬的地面变为液状的流沙, 砂粒悬浮于水中,

文档评论(0)

151****97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