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居者有其屋”的历史求解——评《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doc

【doc】“居者有其屋”的历史求解——评《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oc】“居者有其屋”的历史求解--评《居有其屋-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 ?   评居有其屋一中国住房权历史研究 张松(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生) 张群博士撰写的《居有其屋--中国住 房权历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年9月版)一书从人权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 住房权问题的演变做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分 析,对中国住房权的未来也做了适度展望, 其中对中国古代和近代住房保障制度的研究 弥补了以往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 现实意义. ?   在国际上,从19世纪出现普遍性的住房 问题以来,对住房权的研究主要限于住宅问 题,住房制度和政策.早期的可以恩格斯对 英国工人住宅问题的研究为代表,2O世纪以 来则以福利国家的住宅政策研究为代表(住 宅保障被视为福利国家的支柱),有关住房 的法理研究则一向不足,如在英国,虽然早 在l9世纪就颁布了多部劳工住宅法,第一次 世界大战以后开始较大规模的公共住宅建 设,二战以后又将住宅保障作为福利国家的 支柱,但大部分学者的关注点都集中在住宅 政策上(对公共住宅政策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直N2o世g270年代才出现专门的住宅 法着作.而且,无论是住宅政策还是住宅制 度,均很少从人权的角度进行研究. 我国学术界也存在类似情形,迄今有关 住房法的专着寥寥可数(金俭((中国住宅法 研究)),周珂住宅立法研究》等),对自 身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情况)研 究的不足更长期未提上日程,使得许多的立 28论欠缺本土资源的支持.在20世纪8O年代末 至9O年代初期,因应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 曾出现了一些研究中国房地产历史(如唐宋 房地产管理,清代北京旗人房契,近代房地 产业)的作品.在当时环境下,市场化被视 为住房制度改革的灵丹妙药,学界的关注点 也多在住房市场化的演变和作用上,对历史 上的住房保障制度基本没有涉及.这给本书 的写作留下了空间,也反映在一定程度上, 社会变化会影响到具体的学术选题. 具体来说,本书的特色和价值表现在如 下几个方面: ?   第一,首次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中国 住房保障制度发展的历史,有助于读者完 整,准确,全面的理解中国住房权的历史发 展.近年已经有学者注意到历史上的住房问 题,发表的论文有抗战后上海市房荒救济, 新中国初期住房政策等多篇,但由于其考察 范围的局限,未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关 系,如本书指出的民国各项房荒救济措施之间的主从关系及其与西方住房法制之间的移 植关系,新中国与民国房荒救济政策之间的 继承关系,性质差别及其原因,新民主主义 房屋政策与私房改造的内在联系等.本书考 察视角的全面,不但可望以史为鉴,从中汲 取对当代住房权保障有益的经验,教训,也 加深读者对中国住宅问题特殊性的认识,丰 富中国法制史和人权史研究. ?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lO年第1期 第二,关于中国古代住房救济制度, 历史学者在社会福利制度史(如夫马进《中 国善会善堂史)))与经济史(如加藤繁宋 代的房钱)),张小林清代北京城区房契研 究))等)中多有涉及,但不够系统化,也未 将住房问题独立出来.本书首次将其系统整 理,认为中国古代存在养济院(贫民)和 留养资送(灾民)两项基本住房保障制 度.书中还重点考察了对灾民的临时安置 (如着名的宋代,富郑公弼安流法)与 家园重建(如清代对遭灾房屋的修费银制 度),以及宋代一度实施的针对贫民的放 房钱制度.本书特别注意分析这些措施对 解决住房问题的意义,比如对清代旗人官房 制度,在批判其特权本质的同时,详细考 察其从实物分房到货币分房以至按揭买房 (指扣俸饷,认买官房)的演变,认为 对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有借鉴价值.这些论述 不但勾勒了中国古代住房保障制度的全貌, 也明确和肯定了房屋救济在中国古代济贫和救荒政策中的重要地位. ?   第三,书中关于民国时期房屋救济立法 的内容,填补了以往研究的空白,有较高的 学术价值,也是最受关注的部分. ?   自清末民初开埠以来,中国各大城市均 不同程度出现住房问题,抗战爆发后,日趋 恶化,房荒之势已然形成(这一局面延续到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民党政府为此采取了 多项对策,先后颁布土地法))(1930), 内地房荒救济办法))(1938),战时房 屋租赁条例(1943),房屋租赁条例(1947),起草鼓励人民兴建房屋实施方 案))(1948年),奖助民营住宅建筑条例 草案(1948年)等,上海,北京,广州等 城市也颁布多项法令,如((青岛市平民领地 自建住所规则(1932年),((广州市劳工 住宅管理规则(1935年),C(_Iz海市解救 房荒治本办法(1946年),上海市奖励 建筑房屋出租公地实施规则))(1946年), 江苏省房屋救济办法))(1946年),((北 平市房屋租赁补充办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bxy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