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之文化文学常识.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复习之文化文学常识 一、 真题演练 、 (201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写了与楚汉相争时的项羽有关的事。 “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这幅对联所写的内容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关。 巴尔扎克是 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家, 他所创作的 90 多部小说, 总名为《人间喜剧》,堪称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代表作有 《老人与海》、 《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等。 、( 201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被列为“四书” 之一 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曹禺,原名丁家宝,出生于天津,创作了《雷雨》《茶馆》 《北京人》等话剧剧本。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 《老人与海》 中塑造了桑地亚哥的形象, 颂扬了人类挑战困难、捍卫尊严的“硬汉精神”。 、( 2012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刘兰芝——《孔雀东南飞》——《玉台新咏》——叙事诗 林冲——施耐庵——《水浒》——《章回小说》 《小狗包弟》——冰心——现代——散文 《奥赛罗》——莎士比亚——英国——悲剧 、( 2012 )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与中国元朝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二者同属戏剧艺术。 B .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C.从先秦《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再到明清诗文,作品的句式呈现以下共同特点:多用对偶,骈散相间,错落有致。 D .《聊斋志异》叙述的一些故事从内容上说是荒诞的、超现实的,但书中的许多细节又极具真实感,细腻而生动。 、下面关于《论语》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成书于春秋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 由于《论语》以孔子等人的语录为主,而说话人言谈往往有特定的对象、语境, 所以, 《论语》中对同一件事可能有不同的说法,这反映了他们的言谈在总的精神上的不同。 C 孔子在《论语》中给“仁”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还根据不同的对象,对“仁”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 D 对于怎样才能达到“仁者爱人”思想中的“仁”,孔子认为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下面有关孔子和《论语》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B 《先进》篇中有一章,子路和冉有都问了同一个问题,但是孔子给予两人的回答却不同。这是因为孔子认为子路性格退缩,所以就给他激励;而冉有勇于作为,所以孔子就让他有所节制。这就是孔子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体现。 C 孔子希望建设的是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 他认为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他强调为政者必须关注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宽刑法而重教化,对民众 应该用道德去引导,用政令和礼节同时治理,而不应该用刑法去整顿。 D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的流传毫不夸张地从侧面反映出《论语》在中国 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二、针对性训练 、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 A 、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 B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 D 、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 颂王昭君 、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 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 分别称为: ( ) A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B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D 、殿试——进士 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士 、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

文档评论(0)

tangqinq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