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大自然神奇瑰丽,既孕育了万物生灵,又滋润了人类灵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与大自然同悲喜、共哀乐;寄怀感慨,抒发诗情 。这一节课,让我们通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聆听一下作家冯至与自然的心灵碰撞。 冯至(1905-1993),现代著名诗人。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县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30年赴德国留学,其间受到德语诗人里尔克的影响。五年后获得哲学博士学位,返回战时偏安的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任外语系教授。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二十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四十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汉园诗人李广田也曾说:冯至先生的散文,那么明净,那么含蓄,在平凡事物中见出崇高,在朴素文字中见出华美,实在是散文中的精品。 我的印象中,他待人热情,但又让人感到有所节制,说话也很注意把握分寸。无论在公众场合,还是在家里,他总是显得稳妥周到而谨慎。我没有看到过他的激动,或者言语中带有锋芒。他年轻时的性情是否就是如此,我不知道。也许是在德国留学时受到的熏陶,或者是后来岁月的磨砺。 词语 采撷 孑然 骤然 俯拾皆是 赭色 靛蓝 悚然 嗥叫 cǎi xié 采摘 Jié rán 孤独。 Zhòu rán突然 形容到处都是。 zhěsè Sǒng rán 害怕的样子 diànlán Háo jiào 多指豺狼的号叫。 词语 飓风 驯服 麂子 诡计 风雨如晦 矜持 抱负 Jù fēng 顺从 Jǐ zi 狡诈的计策 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拘谨,拘束。 远大的志向. 词语 消失: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看不见。 消释:(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 消逝:消失;逝去;不可再看见. 完成小练习 A、我这样一说,他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 B、岁月 C、他逃离了战场,战争的硝烟也慢慢地 D、一颗流星从夜空中 了, E、一抹残霞渐渐地在天边 F、我与他的误会也就一下子 消失 消逝 消逝 消失 消逝 消释 消逝与消失 两者都有不复存在的意思。“消失”是指无生命的东西不复存在;“逝”一般指人的逝世,是有生命的东西的消亡。 题目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说明作者认为山村是有生命的,虽然形体已不存在,但我们仍能在草木之间感受到它的余韵。 好散文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识、学养,文就是独特的个性文字和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冯至的散文就体现了这一美学特点。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诚挚坦白,抒情性强。 课文层次分析 一:(1-5)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引发读者关注平凡的山水. 二:(6-12)作者由眼前景生发的启示和联想,抒发了独特的人生感悟. 三:(13)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事物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某种关连. 思考题 A、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哀史的依据是什么? B、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 C、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怀? 用石块砌成的旧路 小溪;鼠曲草;彩菌;加利树;野狗;麂子 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这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精读 请精读7-12自然段,作者由眼前景生发了怎样的联想?感悟是什么? 描绘眼前小溪——想像曾养育昔日的人们——感悟人类声息相通。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第十一段 第十二段 小草——少女、村庄——生命的宁静之美 由彩菌——滋养过山村里的人——生命的美好 加利树——严峻的圣者——生命的渺小; 野狗的嗥叫——海上的飓风,寒带的寒潮——生命对于疾苦的恐惧; 麂子——幻境——生命的庄严与神圣 精读 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这一句话的内涵?怎样理解文末一段? “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 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最后一段是文章的点晴之笔,概括了对自然的总体感悟—①自然滋养人类,②生命跨越时空,声息相通。

文档评论(0)

全网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