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doc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PAGE PAGE 2 - 初三物理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 温度与温度计 1温度 定义:组成物质的微粒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的冷热程度 单位与表示: ①摄氏度:℃ 冰水混合物为零度,沸水温度为一百度,平均分为一百份 ②华氏度: ℉ 氯化铵和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度,人体温度一百度,平均分为一百份 ③热力学温度:K 研究热力学问题,T=273+t 2温度计 构造: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分类: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电阻温度计,双金属片温度计等 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①估计被测物温度选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②将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注意不要与容器壁接触 ③平视液面度数 二 物态变化 1 物质状态 定义;物质在一定外界环境中宏观的形态表现 物理意义:使许多的物理变化得以体现,能够形象地描述物质形态 物质状态的几种情况:气态(gas)液态(liquid)固态(solid) 2 三态变化 (1)气态与物态间的改变 ①熔化(熔点):从固态到液态,晶体开始熔化的温度是熔点 ②凝固(凝固点):从液态到固态:晶体开始凝固的温度是凝固点 ③变化特征:由固态到液态,微观上;物质粒子趋向于分散,分子间作用力趋向于减少;宏观上:物质形态趋向于自由。液态到固态相反 ④发生条件:熔化时达到熔点并继续加热,凝固时达到凝固点并继续降温 (2)液态与气态间的改变 ①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 蒸发:在特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a两种情况 沸腾:在表面和内部都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 蒸发和沸腾的区别: 汽化现象 区别条件 发生位置 发生条件 发生速率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蒸发 液体表面 任何条件 缓慢 降温 面积,温度,空气流速 沸腾 表面与内部 特定条件(沸点) 剧烈 温度不变化 气压 ②液化:从气态转变为液态,开始液化的温度叫液化点 ③变化特征:由液态到气态,微观上;物质粒子趋向于分散,分子间作用力趋向于减少;宏观上:物质形态趋向于自由。气态到液态相反。 ④发生条件:汽化时达到沸点并继续加热,液化时达到液化点并继续降温 (3)固态与气态之间的转变: ①升华:物体由固态转化为气态 ②凝华:物体由气态转化为固态 ③变化特征:不经过液体,需要特殊条件才能发生 ④发生条件:升华 固体物质温度远低于环境温度(冰冻的衣服晒干为特例) 凝华 气体物质温度远高于环境温度 (4)三态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放热过程:液化 凝固 凝华 其通性:微粒凝聚,分子间作用力由小变大,分子间距由大变小 ②吸热过程:熔化 汽化 升华 其通性: 微粒分散,分子间作用力由大变小,分子间距由小变大 三 小结 1 本节方法:句述物理量,即将某一物理量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表示,测量等信息作为宾语的修饰语填充在 “XX是物理量”这一句中,该方法高度精炼,便于记忆复习。 通式:XX是由定义,反映(物体\物质等)性质(程度,规律等)由表示,以为单位,使用测量的物理量。 2 温度是由组成物质的微粒热运动的剧烈程度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拥有三套温标系统(摄氏,华氏,热力学)的物理量。 3三态六变化图: 固态(S) 液态(L) 气态(G)

文档评论(0)

专注细节文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