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版本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版本研究 摘要:梳理考证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版本源流,对教科书文本研究、教科书出版史研究甚至教科书的思想研究有重要意义。文章围绕《蒙学修身教科书》《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对这三种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编纂、出版及版本情况进行梳理,以期厘清源流,辨别版本。 清朝末年,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人自己开设的新式学堂陆续出现,修身课程成为新式学堂的新学科,这是我国近代德育课程的发端。清政府于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和1904年1月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都规定小学堂和中学堂开设修身、读经二科,其中修身为第一科。修身课程在官方学制中固定下来,成为中小学堂必设的重要学科。 修身教科书最早由一些受日本教育思想影响的有识之士编纂,用以传播先进思想,促进社会变革。这些教科书虽然以古代人物、历史故事等为主要内容,但已开始引进西方和日本的一些进步思想,如民主、自由、立宪国民等,给清政府统治带来了威胁。为控制民众思想,改变市场上教科书鱼龙混杂的情况,清政府特设立学部,并于1906年6月组建编译图书局,对教科书进行审订,并开始自编教科书,以国文、修身为始。修身教科书充分体现了新旧教育理念、新旧教学方法的冲击和碰撞,随着学科体系不断完善,教科书的编写也日益向现代意义的教科书过渡。这些教科书成为研究清末德育教育、近代教育史甚至清末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文献资料。 对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学术界逐渐兴起,从宽泛的综合性研究,逐渐聚焦在文本分析、思想文化、政治诉求、插图等方面,但鲜有涉及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版本研究。 清朝末年,各出版机构已经有了版本概念,在教科书版权页标注初版时间、再版时间,修订的教科书以“订正”“订正本”“改良”“增订改良”等命名,已成为比较通行的做法。但仍有一些教科书虽经过修订、修正或增订,却未体现在书名上,甚至编著者署名、出版机构都有变更,使得研究者常常混淆。对清末修身教科书的版本进行梳理,对于教科书文本研究、教科书出版史研究甚至教科书的思想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蒙学修身教科书》《初级蒙学修身教科书》《初等小学修身教科书》,对这三种教科书的编纂和版本情况进行梳理考证。 一、蒋黼《蒙学修身教科书》 1.三种版本及出版时间考证 蒋黼(1866—1911),字伯斧,江苏吴县人,金石学家蒋清翊之子。曾参与创办农学会、《农学报》、南洋公学东文学社。1903年日本举办劝业博览会期间,蒋黼赴日本考察,并撰写《东游日记》。1904年起先后任职两广学务处、江苏师范学堂、清学部。1905年在《教育世界》上连续刊登《中国教育史资料》,这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史著作。 蒋黼所编修身书最早在《蒙学报》1901年第51期至第72期连载,名《蒙学初级修身书》。 清光绪壬寅正月(1902年2月至3月间),修身书单行本出版,书名《蒙学修身教科书》,蒋黼好友路岯题写书名,无版权页信息,出版机构不详。蒋黼东游日本考察之前即已编纂修身教科书,当对日本教育早有关注,此书即仿日本修身教科书体例。其书前《例言》曰:“此书体例全仿日本寻常小学修身书,书中事实则刺取中国古今嘉言懿行,间引一二外国事。” 该书还曾被收录于上海蒙学报馆汇辑的“蒙学丛书”第一辑伦理类,配以插图,改书名为《绘图蒙学修身书》,上图下文,版心刻“蒙学丛书”,下刻“吴县汪氏校印”,中间刻“绘图蒙学修身书卷×”及页码。“蒙学丛书”亦无版权信息,第一辑第一册扉页有:“光绪丁酉年编始,癸卯年成书” 2.两种版本的编排比较 笔者未能见到《蒙学报》连载版本,仅将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所藏单行本和“蒙学丛书”本进行比较。“蒙学丛书”本相较单行本,除文字、标点、注释等的细微修改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改动: (1)每课配有插图,一课一图,上图下文,插图契合文意又生动活泼,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例言》文字略有改动,如“全仿日本寻常小学修身书”改为“全仿日本修身书”,“卷”改为“本”,“通俗文”改为“白话”,“文言”改为“文话”。 (3)每卷前增加目录,由原来的一百三十二课连续编排,改为每卷从第一课开始。 (4)个别顺序有调整,如卷三“仁恕”“戒满”前后对调,卷五“仁恕”“勤勉”前后对调,卷四“弘量”之后的“方正”“廉直”“忠君”“爱国”四课与卷五“廉惠”“摄养”“辩惑”“禁淫祀”四课对调,卷六“尊王”“爱国”前后对调。 (5)人名、地名有专名线(个别有缺)。 (6)朝代“汉”“周”等字不再加方框。 (7)单行本以“。”断句,“蒙学丛书”本从卷一第五课开始以“.”或“、”断句。 (8)去掉了原来的注释,如“孔夫子”下小字“名丘”,“曾文正公”下小字“名国藩”,等等,“蒙学丛书”本作删除处理。但又有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