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为何抛弃雷达?.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特斯拉为何抛弃雷达? 消息称特斯拉宣布将从5月开始取消北美版2021款Model 3和Model Y的雷达传感器,后续扩展至全球。针对特斯拉这一举措,各界纷纷表示担忧,普遍认为去除雷达传感器并采用纯视觉方案(Full Vision)将显著降低FSD安全性。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也暂停了对这些取消了雷达车型的安全背书。 如果真如外界普遍认为的安全性降低,那么特斯拉这一举措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或者说雷达对于特斯拉乃至无人驾驶的意义又在哪?我更多的从雷达角度来仔细挖一挖,希望大家能对雷达传感器之于无人驾驶有更深的认识。 首先,当前无人驾驶采用何种感知方案本质是技术路线的问题,不管是Full Vision还是传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只要能work,就没有轻视它的理由。所谓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猫,也就是说,不管采用怎么样的技术路线,能经受住实践洗礼就是可选择的技术路线。 ▲ AI对特斯拉意义非凡 特斯拉一直秉持All in AI的原则,从感知,决策到控制都有AI的身影,坚信软件和AI算法能make a huge difference, 也就是强烈依赖软件,而感知硬件配置上的策略就是,能用一块钱的硬件就绝不用两块钱的,那么一块钱硬件弱于两块钱硬件的部分靠软件算法弥补,也就是,感知硬件不够,软件AI来凑。而AI算法本身对数据的依赖程度极高。目前,特斯拉在视觉方面的数据积累已经相当庞大。 那雷达呢,我们之前也没听过特斯拉在雷达数据集积累或基于雷达数据集训练AI的工作。为什么呢,故事还从特斯拉配置的雷达说起。 特斯拉配置的是德国大陆公司(Continental AG)4代入门级中距离前向雷达(4th Entry MRR)ARS 4-B,具体型号应该是ARS410。大陆公司是全球毫米波雷达领导者,其4代前向雷达系列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商业上都相当成功(感兴趣可以点击行业 I 下一代角雷达-从SRR600说起)。但4代雷达系列都属于传统毫米波雷达,而410又是传统毫米波雷达的入门款,性能相当有限。这一点可以从410的天线布局窥见一斑。 ▲ ARS410 硬件以及天线布局 如上图所示,410天线配置采用两路发射,3路接收,MIMO体制。一般情况下,角度维度性能表现(包括角度分辨率以及角度精度等)是前向雷达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天线配置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雷达角度维性能。 410等效天线布局如下图所示,由MIMO原理等效为6路接收。这6路接收中,红色的4路用于near scan,也就是近距离探测,红色4路及黄色的两路配合用于far scan,也就是远距离探测。并且,红色与黄色天线配合也负责远距俯仰角测量。并且大陆在近距离探测还使用了不等间距(NLA)技术进一步扩展其天线孔径,提高测角精度。俯仰角测量方面也通过算法创新提高了检测精度。可以说,大陆公司在有限的天线资源下,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天线潜能,着实让人佩服。 ▲ ARS 410 等效天线布局 不过,即使是这样,410由于天线配置数量的局限性,环境感知性能还是薄弱,410具体薄弱在哪呢, 1,方位角角度精度虽然通过不等间距技术得到了改善,但还是不够,比如在±45°位置角度精度只有±2°。 2,没有角度分辨率概念,由于天线配置原因,对于同速度,同距离的两个目标,该雷达无法分辨。 3,虽然能够测俯仰角,但只是作为特征,区别是否为高处或低处目标,一定程度上降低AEB误报率。不是真实的俯仰角测量,也就是无法稳定获得目标高度。 4,该雷达FoV太窄,近距离只有±45°,远距离只有±9°,很多时候满足不了实际场景需求。 ▲ 传统毫米波雷达感知 以410为代表的传统毫米波雷达的环境感知效果大致如上图示意,左边是某一帧的雷达感知效果,右图是对应的视频图像,可以看到,由于角度维度性能较低,雷达对于护栏只有着粗略的刻画,对于其中的车辆也是刻画粗糙,一辆小车可能就是一个检测点。基于这样的粗糙感知结果,能获得的环境信息(不管是动态信息,如来往车辆等,还是静态信息,如路沿护栏等)都极其有限,所以雷达能稳定跟踪动态目标就不错了,是没有办法,也没必要建立雷达数据集训练AI,做类似目标识别分类的任务。 基于这样的粗糙的检测结果,传统毫米波雷达不可能作为主传感器,更多时候连护栏这样的静态点也被滤除,只考虑Object级别的动态点,而且也基本只用到了目标的速度,位置信息,辅助视觉判断。 但是即使是这样,传统雷达有时候还是不争气,由于电磁波的各种传播特性,以及雷达硬件参差不齐,雷达波形设计,算法参数调优欠火候等等原因,雷达的输出经常会有各种类型的虚假杂点,或者一些多径传播导致的ghost目标。用马老板的话就是雷达数据流会污染整个信号流。这样还不如不要雷达。 ▲ Musk关于雷达部分观点(@elonmusk)

文档评论(0)

pla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有帮助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