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我心归处是桃源(附:问题诊断及升格点评).docxVIP

2022届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我心归处是桃源(附:问题诊断及升格点评).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模拟作文升格导写:我心归处是桃源(附:问题诊断及升格点评)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居里夫人 材料二: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黄旭华用“默默无闻”创造出了“惊涛骇浪”的人生。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导 题目由材料与要求两部分组成。材料一,居里夫人的名言表明追随理想而生活,才能达到至美至善的境地。材料二,陶渊明遵从内心的选择,回归田园,淡泊名利,生活简朴;黄旭华献身祖国的科研事业,默默奉献,攻坚克难。两则材料共同的主题是:人生理想和追求。要求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明确指出了思考的方向。材料只是思维的触发点,学生要写的角度是比较开放的,要联系现实,见解独特,自然成文即可。 原文在线 我心归处是桃源 身处世间,看到追求“更好生活”的人们步履匆匆,被裹挟着不断向前。我不停询问(“询问”是就某个问题征求意见,或打听情况,用在这里不贴切):我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寻一条上山的小路,伴着山林中隐隐传来的琴声,沿着青翠的竹林,我向深山巨谷中走去。琴声离我越来越近,竹林中模模糊糊可见一屋(“模模糊糊”是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清晰,用在这里不贴切),我静静地走近,只见屋前坐着一个书生。那书生盘膝而坐,正在抚琴唱歌。竹林旁,清澈的泉水淙淙地流淌于山石之上。泉水叮叮咚咚,与琴声、歌声交汇成美妙的乐音。那不正是醉心于山水的摩诘居士吗?我走近他,轻声问道:“摩诘先生,敢问桃源在何处?”他对我淡淡一笑,抬头望着远处的山峰说道:“这山间林中有鸟鸣,有花香,有流泉,有竹林,这里就是桃源。”语罢,琴声重新响起。难道这宁静的山林就是我心中的桃源吗?是,又似乎不是。 我慢慢离开了静谧的山林。沿着流水走去,我看到了一片湖,被郁郁葱葱的树林环绕。湖面如镜,映照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映照”一词用来形容光线照射在物体上而反照显示,用在这里不贴切)。一条木船泊在湖面,有一个人手握船桨伫立船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梭罗。 湖边的小木屋是他自己建筑的(建筑一般指人们用各种材料建筑的构筑物或兴建的过程,用在这里不贴切),小木屋里只有一张木床,几样炊具,几件衣服。在这里,他仿佛一个普通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城市和人群;他又不像一个普通的农民,他爬过悬崖,踏过山峰,与兽为邻,与鸟为伴。他从哈佛大学走来,从纷繁的世间走来,走向这片安静的小湖,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过上了最简朴的生活。我沉浸在这一片宁静之中,似乎明白了什么。大道至簡,把一切不属于生命本真的东西剔除得干干净净,使之简单,再简单。这大概就是我心中的桃源吧! 我默默地走开,不忍打破他宁静的生活。一阵驼铃声把我带到了一望无际的戈壁滩。 我走向风沙中的敦煌莫高窟。在莫高窟的崖壁上,我看到了遥远的历史,我看到仙女在舞蹈,活佛在静坐;我看到了敦煌女儿樊锦诗的银发在大漠的阳光下闪闪发亮;我看到她眼角的皱纹,仿佛一朵花开在广阔无垠的戈壁滩上。 我走近询问:“樊先生,您知道世外桃源在哪里吗?”她微笑着说:“我心安处是敦煌。敦煌便是我的世外桃源啊!”我把手伸向石壁,感觉到了历史的厚重(“感觉”侧重于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用在这里不贴切)。我的耳畔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驼铃声,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在驼铃声中,我懂得了她成为敦煌这棵大树上枝条的自信(“自信”指对自己有信心,表达的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用在这里不贴切),我懂得了“我心安处是敦煌”的纯洁(“纯洁”一词形容清白、没有污点,没有私心,用来形容樊锦诗的梦想追求,用词不准确)。 我突然明白,这才是我向往的生活,我心归处自是桃源! 问题诊断 本文以“我心归处是桃源”为中心,以诗化的语言构建了三个如诗如画的场景,再现了寻访心中桃源的过程,表现了对桃源理解层次的不断升华。但作文存在用词不贴切的问题,文中个别动词、形容词、叠词等不够准确,影响表达效果。本文升格需要重点解决用词不贴切的问题,使作文在语言表达上做到准确、规范、贴切。 化蝶之作 我心归处是桃源 夏丹阳 身处世间,看到追求“更好生活”的人们步履匆匆,被裹挟着不断向前。我不停叩问(对人生的沉思与反问,用“叩问”比“询问”更恰当贴切):我想要的是怎样的生活?我心中的世外桃源在哪里? 寻一条上山的小径,伴着山林中隐隐传来的琴声,沿着青翠的竹林,我向深山巨谷中走去。琴声离我越来越近,竹林中隐隐约约可见一屋(“隐隐约约”写出小屋因竹林遮挡看不真切的情形,用词贴切),我悄然走近,只见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