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历史_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教材内容分析 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在中国近代的反侵略战争中,中日甲午战争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正因为如此,重新学习、研究这段历史,也最具现实意义。 二、课程标准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前两课时,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标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再次战败,再次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资本主义的侵略本性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初二学生的感知、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作用。因此,结合实际,利用电影、图片及教科书的内容和有关资料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近代史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处于一次次被动挨打的局面,进而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概况,掌握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能力和从历史事件中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分析理解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中国失败的原因以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马关条约》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本节课的难点。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哪里的景观? 学生:钓鱼岛 教师:对,这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钓鱼岛! 展示:一组图片 中日舰船齐头并进巡视钓鱼岛 教师: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神圣的领土,但是近些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上述图片展示的是中国的海监船巡航钓鱼岛的情形,但是每张图片中都有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船与中国的海监船齐头并进,日本为何如此胆大妄为、信心满满的与中国抗衡!?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12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战败,屈辱求和,从此以后日本便信心大增,一直延续到现在,所以日本始终认为在军事上尤其是海军力量上强于中国。今年又是甲午年,两个甲子前的那场战争,是留在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深刻影响了中国120年来的历史命运。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奇耻大辱,也激发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120周年后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近这场硝烟弥漫、充满悲情的甲午中日战争。 (设计意图:通过时政热点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第一篇 中日局变——析背景 展示:漫画 明治维新前后日本与清王朝的关系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幅漫画材料,描述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后有何变化? 学生:明治维新前,日本与清王朝都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明治维新后日本与西方列强一起侵略清王朝。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漫画降低学生理解背景的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背景。) 教师: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展示: 材料一: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大陆政策 材料二:日本侵华图谋由来已久,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丰臣秀吉假道朝鲜入侵中国,甲午战争时,日本大力宣传丰臣秀吉就是明证。 ——戚其章《走近甲午》 教师:从材料中可以得出日本发动战争是不是偶然的?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蓄谋已久、称霸世界。 展示:图片 正在进入旅顺港大船坞的“定远”舰 教师:欲说甲午海战,必然要提到北洋舰队——这是洋务运动的重要成果之一。北洋舰队由李鸿章操办,负责拱卫京师,装备精良,其中购买自德国的两艘铁甲舰最为有名,这就是“定远”、“镇远”。 在那个时代,铁甲舰象征着国家的实力,是衡量一支海军乃至一个海洋国家力量强弱的标准。在战列舰出现之前,“定远”级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