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ppt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气候 —— 热岛、雨岛、干岛、湿岛、混浊岛效应 3.水文 八一桥·水漫金山 夏季“到长沙,来看海” 五一路·浪花朵朵 公交车·桃花潭水 袁家岭·飞流直下 4.生态 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废渣影响 城市土地质量 出现城市“热岛” 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动力机制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就越低。城市化的发展,也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两者相辅相成(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在大多数城镇,工业是城镇经济的主要支柱,能够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并为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城镇化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城镇的兴起又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繁荣的城镇,服务业相对发达。 社会经济 发展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提供就业机会 剩余农产品 剩余劳动力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活动P46,1 在城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驱动力有所不同。在城镇化刚起步阶段,农业生产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为城镇发展提供市场,所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化最基本的动力。 查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相关资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异同。 相同点:都受到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 不同点: 珠江三角洲:侨乡投资带动经济发展,毗邻港澳,与港澳经济互动,承接港澳的产业转移; 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城市间的协调合作,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02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100 80 60 40 20 0 时间 城镇人口比例/%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化 阶段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发展速度 初期阶段 低 缓慢 中期阶段 较高 加快 后期阶段 高 减缓(停滞)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 城市群→大都市带 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大都市带。比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北美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我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这些大都市带具备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强大的辐射功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经济中枢。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城市化特点 原因 发达国家 起步早 工业化早 城市化水平高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逆城市化现象 处于后期阶段 发展中国家 起步晚,发展快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发展不合理 滞后、虚假城市化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处于初期、中期阶段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1.起步早,水平高 城镇化伴随工业化进行。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大多在 75% 以上,有些国家甚至高达 90%。主要特征是人口高度集中,大中小城市密集分布,加工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相对发达。 (一)发达国家的城镇化 高质量的人居环境,城镇绿化率较高。 城镇历史文化得到很好保护 2.逆城市化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发生空间: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含义: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中小城镇发展迅速, 乡村人口数量增多。 原因: ①人口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 ②小城镇或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③交通便捷,城乡联系密切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郊区化 逆城市化 特点 迁移方向 中心城区向郊区 城市向乡村、小城镇 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 增加 减少 乡村人口 减少 增加 原因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①人口密集,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②小城镇或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③交通便捷,城乡联系密切 总而言之: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 1.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快。 传统建筑与现代高楼形成鲜明对比(尼日利亚拉各斯) 虚假城镇化 滞后城镇化 发展不合理 城镇化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情况。 过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超过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承受能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相对落后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 2. 发展不合理: 虚假城镇化 滞后城镇化 不同点 表现 城市化水平高 城市化水平低 与工业化关系 城市化发展速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