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与代表性观点.ppt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与代表性观点.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录取时由于王某的成绩差几分而被调到了第二志愿外地的一所重点大学。王某的父母陪伴她一起来到这所高校,替她办好了所有的手续,并委托在那个城市的亲戚照顾王某才不放心地离去。父母离去以后,王某十分不适应,许多最基本的生活小事如去邮局取款、洗衣、办理校内的图书卡等都不会做,或做的不好,出了一些差错。为此王某十分沮丧,一个人偷偷哭了几次。 她十分想家、思念父母,有时一天打几次电话。有些时候她想请亲戚帮忙,但因亲戚工作很忙,加上王某与他不熟,不好意思张口。因王某不善交往故同学中几乎没什么朋友,也很少主动请求他人帮助。临近阶段考试,王某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整日忙于学习,生活自理的事很少顾及,有时找不到干净的可换衣服就外出上课,甚至头也不梳、脸也不洗。 考试的结果很不理想,大出王某所料,王某在中学时总是名列前茅,但这次却名落孙山。王某的情绪极为低落,常常一个人独自哭泣,不愿与周围的同学交往,有时连上课也不愿去,担心别的同学瞧不起她。王某还经常失眠,次日白天上课又打不起精神,头昏脑胀,听课的效果很差。 王某的食欲也变得很差,饭量很小,与入学时相比体重减轻了8公斤。近来王某打电话给父母说她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差,再读下去考试也不会及格,不如退学或休学。 临床诊断:适应障碍 (二)强迫障碍 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类神经症。常于青少年期发病,起病缓慢,常无明显诱因。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强迫行为。以强迫观念为最多见,强迫行为多系为减轻强迫观念而引起的焦虑而不得不采取的顺应行为。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同时存在,二者的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但又很难摆脱。 相关的原因 病人人格特征:认真、完美主义;谨小慎微、不安全感; 病人亲子关系及成长经历:父母严厉,家教严格,禁忌多。 四、学校危机干预的预防策略 学生 青春期 心理健康的追求贯穿人生全程 婴幼儿 成人 王兰锋 单位:团 委 目 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 二、心理健康标准的代表性观点 三、心理问题的划分及鉴别标准 四、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防策略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 1、理念之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关注 “健康” 与“不健康”的教育,而是关注人的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 为其根本宗旨的教育。 2、理念之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不是专指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是全体成长中的、正常的学生。 认识误区—— ● 心理辅导是管后进生的吗? ● 优生需要心理辅导吗? 马斯洛—— 真正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健康的、正常的人的心理,研究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创造性,人的积极情感,人的自我实现(即人的所有潜能的充分实现与人的不断成长)。 3、理念之三—— 心理健康教育同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心理健康教育是纳入德育系列的,但这不等于说,两者存在着包含关系。 认识误区—— 德育是统率心理健康教育的。 现在的德育已经没有什么实效性,所以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理念之四—— 研究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去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本分与天职。 思辨 (1) 本质上,心理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方式或一种媒介。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辅导员老师,更是中坚,是关键。…… 思辨(2)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学校里的一项具体工作,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它要求所有教育工作者按照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物质生活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 思辨(3) 美国纽约市教育局要求教师用下列 方法辅导学生—— ⑴ 创造一个温暖和了解的教室气氛,在此气氛下,自由与纪律保持平衡。 ⑵ 以鼓励、称赞和接纳,对学生提供积极的情绪支持。 ⑶ 提供学生自行设计活动的机会。 ⑷ 提供学生疏泄情绪的“出口”。   思辨(4) 教育部(2002)14号文件指出: “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理念之五—— 教育不是万能的,德育也不是万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样不是万能的。对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作用的过高估价是不恰当的;同样的道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提出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