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提纲全册.docx

2021年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提纲全册.doc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欢迎下载 2021 年中药学学问基础归纳与总结提纲 (全册)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进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进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神农本草经 》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 载药 365 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 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 《本草经集注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 《新修本草 》又名《唐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载药 844 种,开创药物图谱文字说明等图文对比法;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即《 证类本草 》,载药 1558 多种 《本草纲目 》,作者李时珍,载药 1892 种,集 16 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大成; 《本草纲目拾遗 》,作者赵学敏,载药 921 种,其中新增药物 716 种; 《中华本草 》成书于 1999 年,载药 8980 种; 其次章 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中药材的产地,采集,贮存对中药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临床效应(安全性与有效性) 第一节 中药的产地 道地药材:是某地出产的,在同一品种中质量优等的药材; 其次节 中药的采集 采收方法和时间由药物的有效成分的质,量打算,爱护药物资源; 1 精品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欢迎下载 一 一,植物类药物的采收: 1.植物药采收季节与药效的关系; 2.植物药不同药用部分的采收原就; ①全草类 :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密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 连根拔起; ②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 ③花类: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 ④果实和种子类 :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⑤根和根茎类 :通常秋末至春初时采收; 并指出“春宁宜早, 秋宁宜晚”; ⑥树皮和根皮类 :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季节)剥取树皮;根 皮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芽前采集; 二,动物类药物的采收:品种不同,采收各异;三,矿物类药物的采收 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含义: 药物在应用前或做成各种剂型以前的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炮制目的: 降低或排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如半夏,乌头;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转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 使之更能适应病情需要, 如生地制成熟地, 生何首乌与制首乌等; 转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纯洁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精确; 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2 精品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欢迎下载 其次节 炮制的方法 1.修治(修制) 纯洁:保证药物质量; 粉碎:便于煎煮,服用,制剂; 切制:便于煎煮,炮制,制剂,干燥,贮藏,调剂称量;2.水制 洗,淋,泡,润,漂,水飞; 润 :便于切制; 漂 :去腥味,盐分,毒性成分; 水飞:便于煎煮,制剂,服用;3.火制 炒,炙,煅,煨,烘焙; 炒:便于粉碎,煎煮,服用,缓和药性,减轻毒性,副作用,增强疗效; 炙:转变药性 ,增强疗效 ,减轻毒性,副作用,引药入经; 煅:易于粉碎,煎煮; 煨:减轻烈性,副作用,增强疗效; 烘焙:便于干燥; 4.水火共制 煮,蒸,燀,淬 煮:减毒,增效 蒸:转变药效,稳固药物质量 ) 燀:便于干燥,贮藏,去掉非药用部分或有毒部分 淬:易于粉碎,煎煮,制剂5.其它制法 制霜:种子压去油,矿石重结晶 3 精品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欢迎下载 发酵:产生新药 发芽:产生新功效 第四章 中药的作用第一节 中药作用的基本原理 其次节 中药的功效 中药的功效是对中药 治疗作用高度概括 的表现形式; 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 中药性能:是中药作用的 基本性质和特点 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 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等;性能≠性状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外形,颜色,气味,味道,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 第一节 四气 1.四气(四性)概念: 四气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温与热,寒与凉性质同而程度异; 其次节 五味 1. 五味的概念: 指辛,甘,酸,苦,咸五味;此外仍有淡味和涩味;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习称五味; 2.五味的 作用及意义 : (1) 辛味:(气虚,多汗,出血,阴虚阳亢等慎用) 4 精品学习资料 名师归纳总结——欢迎下载 能散——发散表邪-治疗表证; 能行——行血-治疗血瘀证;行气-治疗气滞证 芳香化湿-治疗湿阻中焦证;芳香开窍-治疗神昏窍闭证;芳香辟秽 (2)甘味:(部分味甘质腻的药物易助湿满中,脾虚湿困者宜慎用) 能补-补益-治疗虚证; 能缓-缓急止痛-治疗拘挛疼痛证; 能和-和中-治疗脾胃不和证; 调和药性-和谐药性,缓和药性部分甘味药仍能解药,食物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志强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品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