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过程模型的优缺点对比.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软件过程模型的比较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经典生命周期)提出了软件开发的系统化的、顺序的方法。其流 程从用户需求规格说明开始,通过策划、建模、构建和部署的过程,最终提供一 个完整的软件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优点: 1. 强调开发的阶段性,各阶段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2. 强调早期调研和需求分析,推迟编码实现的观点 3. 提供了一个摸板,这个摸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 在该摸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缺点: 1. 文档驱动,用户无法及时了解产品的情况 2. 依赖早期调研和需求分析, 很难适应在许多项目开始阶段必然存在的不确定 性。 3. 流程单一,必须要完成前一阶段的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开发过程中的 成功经验无法用于本产品。 4. 测试在后期引入,对于系统存在的重大缺陷,如果在可执行程序评审之前没 有被发现,将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5. 组织庞大,人员闲置。 适用范围 :需求确定,工作能够采用线性的方式完成的软件。 增量过程模型 增量过程模型包括增量模型、 RAD 模型。 (一)增量模型 增量过程模型以迭代的方式运用瀑布模型, 把软件产品作为一 系列的增量构 件来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每个构件由多个相互作用的模块构成,并且能够 完成特定的功能。使用增量模型时,第一个增量往往是核心功能。 优点: 1.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 2.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使用户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 从而减少一个 全新的软件可能给客户组织带来的冲击。 3. 规避技术风险 4. 可并行开发构件,加快开发的进度 缺点: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没有考虑软件的整体质量和长期的可维护性。 2. 大部分情况是不合适的操作算法被采用目的为了演示功能,不合适的开发工 具被采用仅仅为了它的方便,还有不合适的操作系统被选择等等。 3. 由于达不到质量要求产品可能被抛弃,而采用新的模型重新设计 适用范围 :项目在既定的商业要求期限之前不可能找到足够的开发人员; (二)RAD 模型 RAD 模型是一种侧重于短暂的开发周期的增量软件过程模型,它是瀑布模 型的“高速”变体,通过基于构建的构建方法实现快速开发。开发团队能够在非 常短的时间内创造出“全功能系统” 优点: 1.开发速度快,质量有保证。 2 .对信息系统特别有效。 缺点: 1. 对于大型的可伸缩的项目, RAD 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来创建多个相对的独立 的 RAD 团队 2. 如果开发者和用户没有为短时间内急速完成整个系统做好准备, RAD 项目将 会失败。 3. 如果一个系统不能合理的模块化, RAD 构件建立会有很多问题。 4. 如果系统需求是高性能,并且需要通过调整构件接口的方式来提高性能,不 能采用 RAD 模型 5. 技术风险很高的情况下 适用范围: 1、 不适合技术风险很高的开发,不适合系统需求是高性能,并且需 要通过调整构件接口的方式来提高性能的产品开发。 2、 适用于工期紧张,又可细分功能,还要有合适的构件 演化过程模型 演化过程模型包括原型开发,螺旋模型,协同开发模型。 (一)原型开发 从需求收集开始,开发者和客户在一起定义软件的总体目标, 标识已知的需 求并且规划出需要进一步定义的区域。 然后是 “快速设计 ”,它集中于软件中那些 对客户可见的部分的表示, 这将导致原型的创建, 并由客户评估并进一步精化待 开发软件的需求。 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个过程是迭代的。 其流 程从听取客户意见开始、随后是建造 / 修改原型、客户测试运行原型、然后回头 往复循环直到客户对原型满意为止。

文档评论(0)

色得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罗**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