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高质量文档大特价,1折起啦~

孟子的“性善论”对现代德育的影响.docx

孟子的“性善论”对现代德育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性善论”及其对德育的影响 (09思想政治教育刘冰200902010008) 摘要:孟子的人性论主要包括性善、向善、为善儿个环节,其宗旨就是通过道 德教育,使人们能够在后天把“四端”发展成为“四德”。现代德育在“性善论” 的影响下,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道德教育的LI标、功能与道德教育模 式,使受教育者在接受德育的背景下,终身运用德育去完善自我的“善端”。关键词: 孟子性善论德育 正文: 充满智慧的儒家哲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道徳教育思想。它用其自身的独特魅 力,为现代德育奠定了稳定的根基,并引领着现代德育趋于完善。“性善论”一一 仁、义、礼、智的“四德”,从古至今,诠释着一个宗旨,即在构建理想人格的过程 中,德育必定发挥着其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性善论的析要 《孟子?公孙丑上》指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 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 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人性“四 德”为现代道德教育找到了人之可教化的理论基础。“恻隐、羞恶、辞让、是非, 情也。仁、义、明其必有也。礼、智,性也。心,统性情者也。端,绪也。因其情之 发,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见,犹有物在中而绪见于外也。”朱熹注解之意,鲜明地强调 了儒家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是对性与情、情与理的重视。 1.1人"向善”与"行善”的动机 孟子认为人性中具有先天的“善端”,所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 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但是,孟子乂曰:“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若火 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显然,人作 为个体具有“善端”,但是,这种“善端”只不过是处于道德心理的萌芽状态,还不 具有仁、义、礼、智的道德品质。个体的“人”只有经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其仁、 义、礼、智四种善的萌芽,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孟子的“性善论”继承了孔子 的人性论,提炼了人“性善”的本性,突出了人与生俱来就有“向善”的秉性。孟子 在倡导人之本质根植于善的同时,也证实了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在有 “向善”的根基上,进行必要的道德教育,才能激发内心的主观“行善”的心理情 感。 1.2人“为善”的意义 孟子“人性论”论证了人在“成人”的历程中,具有“向善”的本性与“行 善”的主观意愿。他在对人“善端”肯定的同时,也论证了 “成才”的必要条件一 ——"为善”。孟子对人的“良知” “良能”品性的论证中提出,仁、义、礼、智 等普遍道德准则不是自外强加于人的,而是源于人的内在,生发于人善良的本性。然 而,孟子通过“圣贤人格”告诫人们,“善端”如果没有给予积极的保存,必然会受 到外界的影响,而逐步消失。人之“四端”,体现出人具有先天成德的天赋,但是孟 子认定唯有“向善”的动机与“为善”的能力,才能扩充人的“善端”。人从“自 然人”转变成“社会人”,全然依赖于“求真”“向善”与“粹美”的思想教育,这 也是人在生存之际,锤炼人格的必经之路。所以,孟子强调了人在内求外修的同时, 莫忘教育的重要性。人只有在接受教化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真、善、美”的真 正价值之所在。 现代德育中“善”的体验 孟子在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之后,创立了 “良心本体论”。在他看来, 良心是内在本质,是人们外在德行的根源,是万善的本源。人性和道德的完善,有待 于后天的学习和努力与“善性”的扩充和培养。中国传统德育模式在“性善论”的 指导下,强调教师"教化”在德育中的作用,而现代德育受'‘性善论”的影响,倡导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模式。 “性善论”指引下的现代德育口标 儒家的“性善论”认为道德行为如“绘事后素”,是对人性的提高、完善,是 人性的实现。儒家所具有的这种理论完整性和理论个性,最终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主体和世界文化中的独立类型。由此可见,理想的德育LI标应是“学为圣 贤”,即是用“君子”人格来实现。“性善论”是依据人所固有的善性而进行的教 育。现代德育口标亦是把握道德存在的可能性,通过人的内在自觉和外在修养,把可 能的善性转化为现实的善性。孟子对道德主体的人本关怀观,预示着社会对人的道 德要求,必须尊重并满足人精神主活包括道德生活在内的需求,提升人的道德理想、 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学校的道德教育也只有侧重挖掘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善良愿望, 充分发挥良心的道德调节功能,将被动的教育形式转化为主动性、自觉性的个体活 动,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终身教育的U的。 “性善论”影响下的现代德育功能 “性善论”是教育史以来,第一次从理论高度上对人自身本质加以认识和阐 述。现代教育思想从施教者和受教者两个方面,探究出人“善”之本性,是教育活动 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文档评论(0)

yilinsha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