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授课-课件.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授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答:①能,因为诗歌叙事部分较多,以自身为例描写出普通老百姓的艰苦生活,而且在最后一段中为民众发出了深沉的感慨。 ②不能,因为诗歌写的是诗人自身的经历,虽然从中感叹人们的生活,但并不能代表普遍的人民生活状况。 这首诗能否体现一点点杜甫的诗是“诗史”的感觉? 杜甫的诗歌特色是“沉郁顿挫”,那什么叫做“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指杜甫的诗歌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却又把它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深沉。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感情喷薄而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充满在诗歌当中。 全诗讲述了诗人遭遇茅屋为秋风所破、在战乱的年代忍受苦寒的经历,阐述了人民生活艰辛的现实,抒发了对贫寒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发出催人泪下的感慨,表达了内心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练习题 课堂小结: * 课 堂 练 习 * 1 1.诗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是什么心情? 2.“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小作业 背诵诗歌,领略杜甫的厚积情感。 抄写诗歌一遍。 复习前三段,预习并自行翻译第四段。 用原诗语句回答。 ⑴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的诗句                        ⑵诗人运用“邻人相暴,对门相盗”这个成语,慨叹世风之薄。                        ⑶运用景物描写,用饱蘸浓黑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作者愁惨暗淡的心境。                        ⑷最能体现杜甫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                 * 课 堂 练 习* 2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公然抱茅入竹去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作业 作业 背诵全诗(下节课默写) 找一篇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歌,对其进行鉴赏与分析,说明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体现在哪里?(不少于200字) 课件制作人:刘静雯 2013年11月 3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唐) 作者:青雨 ?知人论世 ?整体感知 ?诗歌赏析 ?重点分析 ?课堂练习 练习题 播放录音 返回目录 结束(返回/封底) 作业 小作业 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课后作业 课程总作业 简 介 本课件主要运用于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课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包含了诗歌的字词分析、分段鉴赏、重点问题的探讨、课堂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等内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绝句》等,约有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爱国情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出走,760年春,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茅屋当栖身之所,不料到了761年6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到战乱以来的万方多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罥juàn 坳ào 倚yǐ 俄顷é qǐng 衾qīn 丧sàng 厦shà 兀wù 1、诗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划出关键词) 2、诗人当时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在诗歌中划出关键字)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诗叙述了诗人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高”与“下”的对比);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唇焦口燥呼不得”);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长夜沾湿何由彻”);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唇焦口燥”、“叹息”、“呜呼”。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潭坳。 秋高:秋深,即深秋时节。 三重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挂罥:挂着。 长(cháng):高 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 坳:水边低池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练习题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俄顷:一会儿 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向昏黑:渐渐黑下

文档评论(0)

活到老,学到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知识,分享知识,一起涨知识。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