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可修改).doc

2021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模板(可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象山书院作为中国心学的发源地,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谈及心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王阳明,其实,王阳明是陆九渊的再传弟子,经甬上四贤杨简、袁燮、舒璘、沈焕到饶鲁、吴与弼、吴澄、娄谅再传王阳明。王阳明在继承象山心学思想的基础上,把心学发扬光大,形成比较完备的哲学体系,世称“陆王心学”。王阳明在《陆九渊文集》序中说:“圣人之学,心学也……自是而后有陆象山氏,简易直截,真有以接孟氏之传。故吾尝断以陆氏之学,孟氏之学也。”其言辞充分肯定陆氏心学。(一)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陆九渊沿着贵溪彭湾乡西南部的应天山路蜿蜒向上,“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他见山形似巨象,环境清幽,欣然乐之建象山精舍,在此“音读清响”,从容授学,终日不倦。  陆九渊创办的象山书院,不仅建筑“气象万千,格调益伟”,而且教学和管理都颇具特色。陆九渊规定象山书院的办学宗旨是:明理、志道、做人。其“做人”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二是做一个能“备道”的圣人;三是做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  有趣的是,象山书院不建斋舍,不供饮食,不立学规。全凭象山先生本人的精神感化、影响学徒。正如其所说“有本自然有末”“可略略顺风,随时建立,但莫去起炉作灶”。天气畅和之日,象山先生带着弟子登上山之高崖,与白云平视,大声诵读经训,或面对瀑布,逸兴遄飞地吟诵楚辞和古诗。  陆九渊在象山书院的教学活动,后人概括有如下形式:其一是严肃认真的升堂讲说;其二是颇似禅宗“机锋”的谈话;其三是切己自反、迁善改过的修养;其四是重专精、勤创新的读书指导;其五是寓教于乐的优游山林。  禅师入静,在松静自然中清洗倒空自我,心就澄明洞开,陆九渊很看重这种状态。心智之光纯净如烛,万物回到原初的本性,让人看到事物的真谛,寂静也到了最透彻的状态。  陆九渊教学授徒贯穿着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精神,融艺术于人生,使人生艺术化,从学者逾数千人,使象山书院有了“非从学象山不得为邑寓贤”的盛誉。清人全祖望在《答石痴征士问四大书院帖子》中将象山、白鹿洞、岳麓、丽泽并称中国四大书院。(二)  陆九渊一生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从事教学与学术活动,但为什么说“心学”是他在象山书院教学期间形成的,其中有何机缘,这与他的经历密不可分。正所谓“古今自有易简理,经注皆同日月明”。 象山书院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亦名“象山精舍”,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其创始人为陆九渊,世人称其为“象山先生”。象山书院作为中国心学的发源地,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谈及心学,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王阳明,其实,王阳明是陆九渊的再传弟子,经甬上四贤杨简、袁燮、舒璘、沈焕到饶鲁、吴与弼、吴澄、娄谅再传王阳明。王阳明在继承象山心学思想的基础上,把心学发扬光大,形成比较完备的哲学体系,世称“陆王心学”。王阳明在《陆九渊文集》序中说:“圣人之学,心学也……自是而后有陆象山氏,简易直截,真有以接孟氏之传。故吾尝断以陆氏之学,孟氏之学也。”其言辞充分肯定陆氏心学。 (一)   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陆九渊沿着贵溪彭湾乡西南部的应天山路蜿蜒向上,“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他见山形似巨象,环境清幽,欣然乐之建象山精舍,在此“音读清响”,从容授学,终日不倦。   陆九渊创办的象山书院,不仅建筑“气象万千,格调益伟”,而且教学和管理都颇具特色。陆九渊规定象山书院的办学宗旨是:明理、志道、做人。其“做人”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二是做一个能“备道”的圣人;三是做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   有趣的是,象山书院不建斋舍,不供饮食,不立学规。全凭象山先生本人的精神感化、影响学徒。正如其所说“有本自然有末”“可略略顺风,随时建立,但莫去起炉作灶”。天气畅和之日,象山先生带着弟子登上山之高崖,与白云平视,大声诵读经训,或面对瀑布,逸兴遄飞地吟诵楚辞和古诗。   陆九渊在象山书院的教学活动,后人概括有如下形式:其一是严肃认真的升堂讲说;其二是颇似禅宗“机锋”的谈话;其三是切己自反、迁善改过的修养;其四是重专精、勤创新的读书指导;其五是寓教于乐的优游山林。   禅师入静,在松静自然中清洗倒空自我,心就澄明洞开,陆九渊很看重这种状态。心智之光纯净如烛,万物回到原初的本性,让人看到事物的真谛,寂静也到了最透彻的状态。   陆九渊教学授徒贯穿着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和“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精神,融艺术于人生,使人生艺术化,从学者逾数千人,使象山书院有了“非从学象山不得为邑寓贤”的盛誉。清人全祖望在《答石痴征士问四大书院帖子》中将象山、白鹿洞

文档评论(0)

yuzuz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