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主观题2.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主观题总结版 本人根据历年真题总结而成 16题简答 16.1分析使用音乐资源的教学意图? 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注重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该教学实录中教师在初读环节采用音乐渲染的方式,营造了悲凉的氛围,创设了学习情境。为下文理解分析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②高中语文课程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把握信息时代新特点,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案例中教师采用音乐渲染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16.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生命意识的? 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在整个课堂分析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由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提出看法、探异求新。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启发了学生的智慧。 第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学时,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优秀文化的重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第三,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实录中教师认真肯定学生的想法,对学生回答所作的评价都积极有效。 16.1教师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过程及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及效果: ①明确含义。教师在讲解杜甫诗作《登高)“沉郁顿控”的特点时,首先逐字为学生明确“沉“郁”“顿”“控”的含义,为学生接下来的诗句赏析打下了基础。 ②合作讨论。教师给出合理提示及表达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讨论,体悟诗句的“沉郁顿挫”之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③分享讨论结果并以问促思。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发言,在此过程中进行引导性的追问和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点拨和引导的作用,使学生对诗作的“沉郁顿挫”风格有了正确面全面的了解。 ④听音悟情。教师在最后要求学生一起听《登高》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从缓慢的语速和低沉的音调里再去体会《登高》“沉郁顿挫”的特点,加深了学生的直观感受。 16.2指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一个优点和一个缺点? ①教师评价的优点: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课程标准建议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教师对于学生的日常表现以积极肯定的评价为主,多采用激励、鼓励性的语言。该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以“好”“很好”等为主,做到了鼓励、激励。并且,针对学生的回答能给出具体明确的评价,如提示学生分析的角度,提醒学生分析后需再提出明确结论等建议。发挥了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 ②教师评价的缺点: 没有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然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语文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识价和促进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同保家长等多个三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活动。案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从而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6.1说明教师播放电影的教学意图? (1)教学意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视频播放,创设情境;通过分析歌词“英雄人物”和文章“风流人物”的不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16.2评析该教师是如何发挥引导作用的? (2)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强调教师的指导性。材料中,教师通过层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学习。 16.1教师是如何解决诗词这个教学难题的? ①利用读诗规律解决难题。读诗要遵循“知人论世”“诗无达话”的规律,时代不同、人不同、角度不同,对同一首诗就有不同的理解,当然,正确理解一首诗还要放在诗人的创作大背景上。因此,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并且要求学生了解诗人生平背景,既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又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文意境。 ②依据课程标准解决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案例中,教师没有直接将诗词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而是通过一系列

文档评论(0)

bakey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