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空调HFC-32制冷剂应用危险性评估-毕业论文.doc

商用空调HFC-32制冷剂应用危险性评估-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 业 设 计(论文) 商用空调HFC-32制冷剂应用危险性评估研究 摘 要 本文首先根据现有的标准规范等从理论上分析了HFC-32制冷剂的安全性、环保性,并在此基础上采用Solkane7.0软件对比分析了HFC-32、R407C等制冷剂的热工性能及其理论循环条件下的优缺点;其次针对HFC-32的可燃性使用事故树分析的方法建立了HFC-32制冷系统故障的事故树,并分析了HFC-32制冷系统发生故障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最后采用了FLUENT数值模拟的分析了HFC-32制冷剂在生产、使用环节泄漏。通过理论计算HFC-32制冷剂使用环节泄漏爆炸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在HFC-32制冷剂的泄漏率为0.00195kg,泄漏3000s后爆炸对室内的破坏效应较小,并且计算得出要减小HFC-32制冷剂泄漏爆炸的影响,应增加房间的泄漏面积以及做好及其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 安全性;泄漏;爆炸下限;数值模拟; PAGE 46 目 录 TOC \o 1-2 \h \z \u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气体泄漏扩散理论 2 2.1高斯模型 2 2.2唯象模型 3 2.3 Sutton模型 3 2.4 FEM3模型 4 2.5 CFD湍流模型 5 2.6 HFC-32扩散理论方程 5 第三章 HFC-32的物性及危险性评估 10 3.1安全性评估 10 3.2环保性评估 12 3.3热工性能评估 13 第四章 HFC-32制冷系统泄漏事故树分析 23 4.1 HFC-32空调系统工艺简介 23 4.2 HFC-32泄漏原因 23 4.3事故树分析 24 第五章 HFC-32制冷剂泄漏危险性分析 32 5.1 HFC-32生产环节泄漏危险性分析 32 5.2 HFC-32使用环节泄漏危险性分析 37 第六章 HFC-32制冷剂的室内泄漏爆炸评估 46 6.1评估标准 46 6.2 HFC-32室内爆炸影响评估 47 第七章 结论 53 参考文献 54 第一章 前言 二氟甲烷(CH2F2)制冷剂根据不同的命名规则,其叫法也不一样;如根据美国杜邦公司的命名标准其被称为HFC-32,而根据我国《制冷剂编号方法和安全性分类》(GB/T 7778-2008)标准的规定其被称为R32。目前学术上主要采用R32的说法,而企业界多采用HFC-32的叫法,本文课题是受企业委托对以二氟甲烷为制冷剂的空调器评估而来,因此下文中对二氟甲烷统称为HFC-32。 HFC-32(二氟甲烷)制冷剂虽然被曾经使用过,但是只是作为混合工质R407C、R410a的一种组分;但是R407C、R410a无毒并且不具有可燃性,而HFC-32具有弱的可燃性。由于商用空调器的制冷、制热量大,主要是因为其压缩机的功率以及要求充注的制冷剂的量较大;根据现有的标准规范(如,制冷和供热用机械制冷系统安全要求、制冷系统和热泵安全和环境要求等等)的规定,可燃性制冷剂不能用于商用空调器中,因此研究其在商用空调器中的应用,为氟利昂替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章 气体泄漏扩散理论 数学模型是根据实际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反映过程的一种简化描述,去除不必要的影响因素而将主要影响参数进行数学建模。目前关于气体泄漏扩散模型比较多,如高斯模型、BM模型、CFD三维计算模型等,由于对模型简化时针对的不同问题、采用的假设条件不一样等使得各个模型之间的计算精度、计算量等差别很大。 2.1高斯模型 高斯模型(Gaussian plume/puff model)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被用于研究点源的扩散[31]。它主要是利用统计方法来计算物质扩散的浓度分布,其包括两个部分,即用于研究连续源扩散的高斯烟羽模型和用于研究瞬时泄漏扩散的高斯烟团模型。 式2-1、2-2为高斯烟羽模型和烟团模型的计算公式。 (1)高斯烟羽模型的计算公式: (2-1) 式中: ───气体质量浓度,kg/m3; ───质量流量,kg/s; ───有效源高,m; ───下风向空间任一点; ───平均风速,m/s; 、、───x轴方向、y轴方向、z轴方向上的扩散参数,m。 (2)高斯烟团模型的计算公式: (2-2) 式中: ───扩散气团在t时刻点(x,y,z)的密度,kg/m3; ───瞬时泄漏的燃气质量,kg; 、、───x,y,z轴方向上的扩散参数,m。 2.2唯象模型 唯象模型又称之为BM模型(Britter and McQuaid m

文档评论(0)

Fra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