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信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工程伦理.ppt

第九讲:信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工程伦理.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信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工程伦理

10.4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 个人信息收集:收集公开数据、公开收集数据、日志文件、隐藏式收集、攻击破解、买卖、关联推断 1、隐私问题 大数据时代之前相比,现在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被收集,更能挖掘出其潜在的价值,且更难控制,更难追究责任。大量数据的收集是信息价值开发的首要前提,现代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全球性等特征,也正是在这样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大数据信息价值开发更容易通过强大的大数据技术获取大量的原始数据,更容易将从前属于个人隐私领域的信息视为公共信息,从而导致对隐私权的侵犯。 大数据价值开发的一个核心任务是预测人未来的可能行为,预测与人相关事物的未来可能状态,通过强大的数学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由此来预测未来事情可能发生的状态。 不同人的坐姿、不同人的声音、婴儿生命体征、搜索关键词,引擎的震动、机票销售等,通过量化方法把这些情形转化为数据,对这类数据进行挖掘,开发出更多的有创新性价值的产品或建议。 Farecast 利用机票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机票价格趋势; 根据某人的坐姿和体重在汽车座椅上安装防盗系统; 根据不同的声音来完善语音识别系统; 麦格雷戈博士通过婴儿的生命体征来预测传染病的发生; 谷歌使用搜索关键词来监测流感的传播; 根据引擎的散热和震动来预测引擎是否会出现故障, 这些情形表明,可以从日常的大数据中挖掘出未被开发的潜在价值。 * * 第九讲:信息与大数据的伦理问题 1、案例引导 2、从数据化到数据主义 3、信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 4、数字身份困境 5、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 6、大数据公共治理伦理 7、大数据创新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 引导案例:“棱镜门”下的隐私权 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 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2013年6月6日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联邦调查局(FBI)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国际网络巨头皆参与其中 国家安全局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012年内在1,477个计划使用了来自PRISM计划的资料。 关于PRISM的报道是在美国政府持续秘密地要求威讯(Verizon)向国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户每日电话记录的消息曝光後不久出现的。泄露这些绝密文件的是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判商的员工爱德华·斯诺登。他原本在夏威夷的国家安全局办公室工作,在2013年5月将文件复制后前往香港将文件公开。 2、facebook信息泄露丑闻 一家剑桥数据分析公司,非法获取5000万Facebook用户的个人信息 3、大数据三大战争 阿里VS顺丰快递;抢夺数据的保管权(保护用户数据不被窃取),用户在淘宝上购买商品,用顺丰快递,将不能在淘宝上查询到相关信息,这将意味着淘宝订单无法顺丰发货了。 京东VS天天快递(投诉多,口碑差,拒绝合作)背后大股东是苏宁,苏宁背后是阿里(百世通、圆通等)(实际上防止用户数据被抓取); 华为和腾讯 大数据成为基础设施;类似水、电、能源一样的基础社会 李彦宏:人工智能时代依靠数据和算法驱动,而不是石油 腾讯有10亿用户的庞大数据库(写字楼里的各种公司),华为有手机(写字楼和物业)用户的数据缺乏用户消费、网购、社交和搜索。 数据属于谁?使用权和所有权?用户同意?也不是华为也不腾讯的? 4、阿里巴巴数据公司 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家什么公司:“我们集团本质上是一家扩大数据价值的公司,和未来潜力相比,云计算和大数据还是只是个婴儿” 阿里健康:收集药品实时数据 滴滴快车和高德地图:收集用户的出行数据 微博和入股的陌陌:收集社交关系的数据 优酷土豆、阿里影业和光线:收集线上娱乐数据 恒生电子:证券交易数据 菜鸟网络:收集物流数据 蚂蚁金服:收集支付数据 口碑和饿了么:收集餐饮数据 淘宝和天猫:交易消费数据 5、对大数据应用的伦理提问 一个人在网络上的数字身份(账户、马甲)与他/她的社会身份在法律上可否认为是一致的? 电话号码、住址等个人数据是否全部属于个人隐私,必须受到严格保护? 关于“我”的数据权利应该属于“我本人”还是“BAT 公司”? 如果因各种原因与“我”相关的数据已被“我”授权给信息平台使用并产生了未知收益,“我”有权参与分配吗?如果无权,为什么?如有有权,怎么定价? 让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谣言自由地、无边界地在互联网传播,已经造成了普通人的声誉、财产损失甚至生命代价。面对这种后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如此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