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VIP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对外开放 ⑴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⑵实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⑶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⑷原则:平等互利 2、经济特区的创办: (1)设立: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1988年海南全省(最大的经济特区)。 (2)特区特在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①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②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③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意义:①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②经济特区是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③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特区实践的成果,使人们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加深了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④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沿海开放城市 ①开放:84年开放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 (2)沿海经济开放区 ①开放:85~92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相继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意义:①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②对促进本地区发展,带动内地开发产生深远影响。 4、经济技术开发区 (1)建立: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2)特点:①以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为主; ②通常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③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5、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条件:①上海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②独特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③科技人才优势等。 (2)目的:①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时间: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4)意义: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6、对外开放格局 ⑴基本过程:①80年代:设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地; ②90年代:以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为重点; ③21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⑵初步格局: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⑶特点: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7、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过程:①1986年7月,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②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影响和作用: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世界贸易体系。③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3)对策:要求中国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重点问题突破:一、建国后我国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①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③结果:解放力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农业生产合作社: ①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②核心内容:把土地等重要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③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3、人民公社化:①原因: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核心内容:提高公有化程度、扩大公有化的规模。③严重挫伤了生产者 的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原因:总结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②核心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③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1、建国初到1956年后,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 (1)原因①照搬苏联模式。②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照搬政治斗争方式。③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 (2)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

文档评论(0)

寂寞高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