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文学家的故事.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 个文学家的故事 篇一:古代文学家小故事 篇二: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十个世界著名科学家的小故事 一、牛顿的故事 牛顿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动物。有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只狗和 一只猫,牛顿收到礼物非常高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的新朋友,为了便于狗和猫出入房间, 牛顿在门边挖了两个洞,一个大一个小,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挖一大一小两个洞呢,牛顿回 答说: “狗从猫洞里能过去吗 ?” 牛顿的童年是不幸的,出世前三个月爸爸就去世了。两岁时,妈妈又改嫁到邻村。牛顿 只好与外婆相依为命。他从不乱花钱,唯一的爱好就是搞一些小工艺,把零用钱聚起来,买了 锯子、钉锤等一类工具,一放学就躲在房子里敲敲打打。 牛顿学习时精神很专注。有一次煮鸡蛋,心里想着数学公式,竟误把手表当作鸡蛋丢进 了锅里。还有一次,从早晨起就计算一个问题,中饭都忘了吃。当他感到肚子饿时,已暮色苍 茫。他步出书房,一阵清风,感到异常的清新。突然想到:我不是去吃饭吗?怎么走到庭院中 来了!于是他立即回头,又走进了书房。当他看到桌上摊开的算稿时,又把吃饭的事忘得一干 二净,立即又伏案紧张地计算起来。 二、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是世界闻名的发明家。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穷 , 只上了 3 个月学 , 十一二岁就开始 卖报.他热爱科学 , 常常把钱节省下来 , 买科学书报和化学药品.他做实验的器具 , 是从垃圾 堆里拣来的一些瓶瓶罐罐. 爱迪生 12 岁的时候 , 在火车上卖报. 火车上有一节给乘客吸烟的专用车厢 , 车长同意他 在那里占用一个角落.他把化学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里 , 卖完了报 ,就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有一次 , 火车开动的时候猛地一震 ,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 磷一遇到空气马上燃烧起来. 许 多人赶来 , 和爱迪生一起把火扑灭了.车长气极了 , 把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全扔了出去 , 还狠 狠打了他一个耳光 , 把他的一只耳朵打聋了。 爱迪生钻研科学的决心没有动摇. 他省吃俭用 , 重 新做起化学实验来。 有一次 , 硫酸烧毁了他的衣服 ; 还有一次 , 硝酸差一点儿弄瞎了他的眼晴。 他没有被危险吓倒 , 还是顽强地做实验. 爱迪生试制电灯 , 为了找到一种价钱便宜、 使用时间长的灯丝 , 不知做了多少次实验. 他 常常在实验室里一连工作几十个小时 , 实 在太累了 , 就躺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他这样不懈地努力 , 终於找到了合适的灯丝 , 发明 了电灯.后来 , 爱迪生又发明了电影、留声机 他一生中发明的东西有 1000 多种. 三、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玛丽从小学习 1 / 8 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处处 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15 岁时,就以获得金奖 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 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 父亲对科学知识如 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 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 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 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 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 19 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 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 24 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05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