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技术 任务七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实验技术 1-7-3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及临床应用.ppt

临床检验技术 任务七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实验技术 1-7-3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及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自动进样器 2. 手动开放式试管进样器 3. 手动封闭式试管进样器 4. 集成流路板(UFC) 5. 过氧化物酶光学组件 6. 红细胞//嗜碱光学组件 7 血红蛋白比色分析组件 8. 样品, 鞘液及隔膜泵 9. 试剂, 鞘液, 清洁及冲洗液 10. 真空及压力调节旋扭 11. 触摸式操控 12. 手动条形码阅读器 13. 废液清除系统 10触摸式操控(主机右下部开关按钮) ⊙开机,⊙休眠,◇开始、暂停,⊙退架,⊙架子显示 ○关机 复检规则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减少等报警时血小板手工计数 白细胞手工计数 血涂片的制备 瑞氏染色 高倍镜观察细胞形态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常规工作中,外周血的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是指对染色的血涂片中的血细胞的大小、形态等所进行的检查,由于外周血的血细胞主要来自骨髓,故在造血系统疾病时,最常出现血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 血细胞涂片的制作 方法学评价 涂片的制作方法主要有手工制片法和自动制片法。手工制 片法主要有手工推片法、载玻片压拉及厚血膜涂片法等, 目前以手工推片法最常用,但这种方法要求操作者具有较 丰富的操作经验,并且操作难以标准化,不利于质量控 制,且工作量大,操作者有受到血源污染的危险。自动 推片法其优势在于加快了标本的处理速度,极大地减少了 人工劳动的强度,同时使得操作标准化,有利于质量控制。 同时,避免了人与血液直接接触,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 实验室可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检验目的选择不同方法。 涂片的制备 取小绿豆大小的血滴置于玻片的一端,将推片一端 置于血滴上,并将推片稍向后移,使血滴沿推片边 缘散开,然后使推片与玻片成一定夹角,将推片均 匀地移向玻片的另一端,使血滴在玻片上形成均匀 的血膜。 注意事项 1.玻片要干净,推片的边缘必须平整光滑。 2.推片与玻片的夹角约为30°~45°,夹角大,血膜就厚;夹角小,血膜就薄。 3.推片的速度应适中,速度过快,涂片就会过厚,速度太慢,涂片就会太薄。 4.一张好的涂片应该是有头、有体、有尾;厚薄适当,分布均匀。血滴大小应适中,血滴太少,涂片太短;血滴太大,涂片过长,则没有尾。 良好血涂片的质量标准 a.足够的观察区域,血膜至少长25mm,至玻片两侧边缘的距离至少为5mm。 b.血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末端呈方形或羽毛状。 c.血膜边缘要比玻片边缘窄,且边缘光滑,适用于油镜检查。 d.无人为污染。 血涂片染色 血细胞涂片经固定染色后,细胞及其主要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及细胞器等才能染上不同的颜色,便于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内部结构,正确识别各种细胞及其异常变化。目前血细胞染色常用瑞氏染色法和吉姆萨染色法,以瑞氏染色法最常用。 瑞氏染色法 染色原理 瑞氏染料是由碱性染料亚甲蓝和酸性染料伊红组 成的复合染料。细胞的染色性既具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 化学的亲和作用。由于各种细胞成分的化学性质不同,因此 对各种染料的亲和力也不一样。与血红蛋白和嗜酸粒细胞均 为碱性蛋白质,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染成粉红色,称为嗜 酸性物质;细胞核蛋白和淋巴细胞胞质均为酸性蛋白质,与 碱性染料亚甲蓝或天青结合,染成紫色或蓝色,称为嗜碱性 物质;中性颗粒呈等电点状态与伊红和亚甲蓝均可结合,染 成淡紫红色,称为中性物质。根据这些特点,用瑞氏染液染 色后,在同一张血片上,可以看到不同的细胞成分呈现各种 不同的色彩。 染色方法 先用蜡笔在涂片的两端画上一道,防止染液外流, 然后滴加染液数滴盖满整个血膜部分,约10s后加 缓冲液,染液与缓冲液的量之比约为1:2~1:3,用 洗耳球轻轻吹动液体,使其混匀;约30min 后,便 可用流水将染液冲洗掉,将涂片立于置片架晾干。 注意事项 染液必须足量,染液过少在染色过程中挥发变浓,易在涂片上留下沉淀物。 冲洗时先不必将染液倒掉,直接在流水下冲洗,否则易在涂片上留下沉淀物。 结果 染色良好的血膜外观呈淡紫红色。显微镜下,红细 胞呈粉红色,形状略有碟状感,白细胞胞质中颗粒 清楚,并显示出各种物质特有的色彩,有核细胞胞 核染紫红色,核染色质结构清楚;染色偏酸的血膜 则红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颗粒偏红,白细胞核呈淡蓝 色或不着色;染色偏碱的血膜则所有细胞呈灰蓝 色,颗粒深暗,嗜酸性颗粒可染成暗褐色,甚至紫 黑色或蓝色,中性颗粒偏粗,染成紫黑色,血膜厚 的部位可染成绿色。 * 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及临床应用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刘树业 标本采集、接收和录入 标本采集 按照标本采集手册,由护士进行采集 标本要求:用真空采血针取肘静脉血2ml放入含有抗凝剂(含EDTA·K2)的抗凝管中,立即将试管轻轻颠倒混匀5~8次,使其充分抗凝,并在试管上做好标识。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