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谭嗣同诗歌的风格.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 慷慨悲壮 遒劲雄浑 谭嗣同诗歌风格初探 学 校:驻马店广播电视大学 姓 名:曾庆伟 学 号:061130209 年 级:06秋中文本科 指导老师:张本福 慷慨悲壮 遒劲雄浑 谭嗣同诗歌风格初探 提纲 序论 本文从谭嗣同所处的时代社会民族多方面的生活经历和崇高的理想为基础,来论述谭诗慷慨悲壮,遒劲雄浑的风格及形成 本论: 风格特征―慷慨悲壮,遒劲雄浑 题材的选择 选择喜欢的物象群 运用想象表征 风格渊源―时代,民族和个人 时代风尚,文学环境,民族传统 个人际遇,文化修养,艺术才能和个人特征 结论: 谭诗的慷慨悲壮遒劲雄浑的诗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性色彩,显示出一种阳刚之美,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格外珍惜这部分宝贵的诗歌遗产,充分肯定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慷慨悲壮 遒劲雄浑 ―——谭嗣同诗歌风格初探 曾庆伟 2008年6月 摘要:谭嗣同,是晚清思想文化界的一颗慧星, 他不仅是我国近代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慷慨悲壮遒劲雄浑的艺术风格,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社会、民族、生活经历及个性,气质,情操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谭嗣同 诗歌 风格 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湖南浏阳人,他出身于官僚家庭,在改良主义思潮的激荡下,成为一个最激进的思想家和活动家,在文学上谭嗣同也是一个勇猛的革新者.是晚清思想文化界的一颗慧星。他不仅是我国近代有影响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而且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较高成就,尤其是他的诗在中国近代诗坛占有显著地位。 一 长期以来,学术界侧重于研究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而对于他的诗则重视不够,从他殉难至今,见诸报刊的有关研究文章还是寥寥无几。尤其是关于他的诗歌的风格,在已出版的专著和论文中,只提出了简略的见解。 汪辟疆认为,“诗则瓣香杜甫,沈郁顿挫,得杜为多,间效昌谷,亦能奇丽”。陈丹晨认为,“谭氏的诗风是粗犷雄浑,狂飙式的。……悲壮而苍凉,具有特别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关爱和则认为:“他的后期的诗作,数量不多,但风格已归于统一,以慷慨悲凉为主。” 这些看法,大都侧重于对谭嗣同的政治抒情风格的评价,而忽略了他的山水诗,显然不够全面。我个人认为,谭嗣同的诗由于有广阔的漫游生活和崇高的理想抱负做基础,因而格调严正,感情真挚;由于时代、民族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更具有慷慨悲壮,遒劲雄浑的艺术风格。 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谭嗣同的诗正是他愤愤不平的鸣声。他所生活的时代,是整个封建社会行将灭亡,封建思想体系正在全面解体的时代。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和爱国心的谭嗣同,处于这特定的时代,伤时感事,写了许多忧国忧民的政治抒情诗和“托物言志”的山水诗。 有人认为“风格即题材”。事实上,诗人的风格首先表现在他的题材选择的一贯性上。 面对国家多难的现实,谭嗣同在一些诗中不断慷慨高唱:“壮怀消不尽,马首向临洮”(《角声》),“少有驰驱志,愁看睥肉生”(《马上作》)“束发远行游,转战在四方“(《粱河吟》),”“有约闻鸡同时舞,灯前转恨漏声迟”(〈〈和仙淳除夕感怀四篇〉〉其四),“一朝马革孤还日,绝胜牛衣对泣时”(《汉口别仲兄》)。这些诗句,唱出了一曲曲渴望从戎、为国捐躯的壮歌和现实无情、悲壮难酬的悲歌。诗人惜的是时光易逝,忧的是国事危艰、愁的是年华虚度,想的是为国效力。其忧时爱国之心、有志难酬之愤溢于言表,显得悲壮沉郁,感人至深。 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谭嗣同悲愤地写下了《有感一章》:“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诗人悲愤欲绝地和泪呼出“天涯何处是神州”这样一个极其严肃的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问题,扣人心弦、启人深思、令人警醒。诗人长歌当哭的感人诗句,表达了全国亿万民众的共同心声。“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首题为《狱中题壁》的七绝,是谭嗣同的绝笔,是最能体现他英勇献身精神的诗。全诗表现了他临难自若、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慨,也反映了他对维新事业的殷切期望,情辞激越,气雄千古。 谭嗣同也写了一些同情人民疾苦的诗篇,如《六盘山转饷谣》、《儿缆船》、《罂粟米囊谣》等。 这类伤时感事、忧国忧民的诗歌在谭诗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其中所蕴涵的反对封建专制、反抗外侮的思想,正是那个时代先进的中国人所思所想和努力追求的东西;他所

文档评论(0)

linyin1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