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铁路的完成》演示幻灯片.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像一棵嫩芽似的握在我的手中”,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句,“嫩芽”是鲜活、脆弱的生命,如果我“握”的力量大了,“嫩芽”就会夭折。 这个比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我”当时即将到来的冲锋有点紧张害怕、有点新奇而主要是兴奋的心理状态。 表明喇叭的宣传力量 一条铁路的完成 萧 红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萧红生平及代表作。 2、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廼莹,“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l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这位自传型、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女作家。 北大教授孔庆东在《文章千古事》中曾高度评价《一条铁路的完成》。他说:“真情的文章,即使有些啰嗦,也仍然好看”,“直面自己的真实记忆”,“真实的画面组织好了,事件的意义也就喷薄而出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萧红的这篇散文。 二、介绍背景 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策划侵华《东方会议》,制定在关外使“满洲”脱离“中国本土”阴谋。张作霖被逼《满蒙新五路协约》草案,由日方贷款修建长春至大赉,吉林到五常等五条铁路干线,以期可迅速占领东北三省。 1928年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趁张学良刚主政东北,威逼其践约。 11月4日掀起反日护路示威运动,11月5日, 哈尔滨举行全市学生反日护路游行示威运动,两千余名大中学生上街。当时女子中学院墙内仍是书声琅琅,萧红班中正在上英语课,文章就从这开始,作者用生动幽默的笔调,描述了她们参加示威游行的经过。 三、故事情节: 1928年接近冬天,包括“我”在内的哈尔滨女子中学的学生们被男学生“攫入”,被迫参加了哈尔滨学生反日护路请愿游行队伍。在游行中,“我”内心由害怕逐渐感到兴奋、自豪。游行队伍经过日本领事馆、长官公署、教育厅。在道尹署门前苦等,而道尹终究没有出来,请愿无果。第二天,在抵抗日军修铁路的宣传下,“我”自告奋勇参加了宣传队,学生们向政府举行示威活动。队伍在滨江同滨江县政府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在示威活动中,“我”内心既兴奋、激动又对运动的结果存有一丝忧虑。学生在冲突中受伤二十几个。以后那条铁路到底完成了。 新闻稿 学生反日护路 爱国热情可 1928年11月5日,包括哈尔滨女子中学在内的学生们为了阻止日本修建吉敦铁路举行了反日护路示威游行活动。学生与当局激烈冲突,当场受伤二十余人,吉敦铁路到底完成了。 第一天,哈尔滨男校学生发动哈尔滨女子中学的学生们共同举行了日本修建吉敦铁路的游行、请愿活动。游行队伍经过日本领事馆、长官公署、教育厅。在道尹署门前苦等政府表态,而道尹终究现身,请愿无果。第二天,学生联合会组织爱国学生向政府举行示威活动。队伍在滨江同滨江县政府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学生在冲突中溃不成军,受轻伤二十几个,但也没有阻止日本修建吉敦铁路。 这次学生运动由于缺乏针对性,经验不足,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勾结镇压下失败了,但学生们坚决维护民族尊严的爱国热情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勇往直前。 四、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1--16)“我”参加哈尔滨学生反日护路示威游行队伍和第一天请愿无果的经过 第一层:缘起 第二层:游行 第三层:请愿 第二部分(17--37)学生联合会组织爱国学生“示威经过。 第一层:演讲 第二层:示威 第三层:回校途中 第三部分(38--39)交代这次学生爱国运动结果。 四、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时间 事件 我的感受 第一天 攫人 侮辱,愤怒 (请愿) 游

文档评论(0)

日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