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培训课程、临床检验基础技术、教学服务模块 尿液检验、尿液结晶、课件、有形成分形态与临床意义 尿液结晶-王瑞芳.pptx

临床检验培训课程、临床检验基础技术、教学服务模块 尿液检验、尿液结晶、课件、有形成分形态与临床意义 尿液结晶-王瑞芳.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检验基础技术 尿有形成分形态与临床意义 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目录 CONTENT 生理性结晶 生理性结晶 原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或细胞,特别是T-H蛋白,它是形成管型的核心蛋白质。 肾小管具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浓缩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又能增加盐类浓度,酸化能促进蛋白质的沉淀。 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能交替休息和工作。 主要由T-H蛋白及少量的血浆蛋白质组成,偶尔可附有少量细小颗粒或细胞。无色透明,表面光滑菲薄,折光性较弱,适合暗视野观察。正常人清晨浓缩尿液中偶见透明管型。当肾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如剧烈运动,长期发热、心功能不全,麻醉或服用利尿剂后,可见少量透明管型。老年人尿中也可见增多。而明显增多主要见于肾实质病变,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及恶性高血压等。 它是指管型中的颗粒含量占总面积的1/3以上,由发生变性的细胞分解产物或血浆蛋白质直接聚集形成。外形比透明管型要短且宽大,易折裂而出现不规则的断痕,呈无色、黄褐色或棕色,其颗粒轮廓清晰。按颗粒的粗细分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两种,粗颗粒管型内充满粗大颗粒,呈暗褐色,细颗粒管型内充满细颗粒,不透明,呈灰色或微黄色。 颗粒管型的出现提示肾单位有淤滞现象。表示肾有实质性病变。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管硬化症、肾病、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及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等。 指管型基质内含有的细胞数量占管型体积的1/3以上。根据管型内所含细胞种类的不同,分为以下3种: (1)红细胞管型:管型基质中含有不同数量的红细胞,低倍镜下呈棕黄色或红色,管型内的红细胞通常已破损。 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及肾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亦见于狼疮性肾炎、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等。若管型中红细胞已全部溶解,则成为棕红色均质性的血红蛋白管型。 (2)白细胞管型:指管型基质内含有较多数量的白细胞。白细胞虽呈球形,聚集成块状,在形态上与上皮细胞管型不易区分,但白细胞管型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呈阳性。 白细胞管型的出现表示有化脓性炎症,常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亦可见于非感染性炎症(如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及肾小球肾炎等。 (3)肾上皮细胞管型(简称上皮细胞管型):指管型基质中含有大量肾小管上皮细胞。比白细胞略大,常见叠瓦状排列,根据细胞核的形状可与白细胞相区别。细胞变性后,核形模糊,胞体大小不定,识别困难。可用加酸法使其核形清楚,其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 正常人尿中不会出现上皮细胞管型,若出现则提示肾小管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脱落。常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间质性肾炎及重金属或药物中毒等。亦可见于阻塞性黄疸、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等。 指管型中脂肪滴含量占体积的1/3以上。由于肾小管损伤后,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崩解,大量脂肪滴进入管型内而形成。脂肪管型呈灰色或灰蓝色,脂肪滴大小不等,圆形,折光性强。 正常人尿中无脂肪管型。若出现多见于肾病综合征、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中毒及类脂性肾病等。5.蜡样管型 其外形宽大,呈浅灰色或淡黄色,有蜡烛样高度折光,质地较厚,易折断,边缘常见裂纹,不含细胞及颗粒。 其外形宽大,呈浅灰色或淡黄色,有蜡烛样高度折光,质地较厚,易折断,边缘常见裂纹,不含细胞及颗粒。 正常人尿中无蜡样管型,若出现则提示局部肾单位有长期阻塞,有少尿或无尿现象存在,说明肾病变严重。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肾功能不全及肾淀粉样变。 又称肾衰竭管型,多为颗粒管型和蜡样管型演变而成,其宽度为一般管型的2~6倍,形状宽而长、不规则、易折断。 常见于急性肾衰竭的多尿期,在慢性肾炎的晚期出现时,提示预后不良。 1. 脂肪球 2. 细菌 3. 真菌 4. 寄生虫: 阴道毛滴虫,微丝蚴。 5. 精子 谢谢,再见!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