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一:分析散文的结构.docVIP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一:分析散文的结构.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2021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一轮复习专题一 分析散文的结构 【典例分析】 【2017年上海高考语文】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兰瓜 毕淑敏 ①听说我要西行,所有朋友第一个反应都是:“你可以吃到白兰瓜了!” ②北京的街头也常见到白兰瓜,并不白,像个磕碰过的篮球,也不甜,带有青草的气息。不 过,这并不影响我对白兰瓜的仰慕希冀之情。 ③兰州果真是白兰瓜的大本营,十步之内,必有瓜阵。刀锋倾斜着刺入,浓郁的香气沿着刀 柄湍湍流出,光闻着,就知道同北京街头的不同。每人抢一块,吞进嘴里,像喝粥似的往下咽。 ④向导笑眯眯地看着大家的贪婪,很为家乡的特产自豪。有人言传了:“闹了半天,白兰瓜 也不过如此嘛!真是空有其名!”向导的脸色难看了,忙解释:“今年雨水多??”平心而论,白兰 瓜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闻着还可以,尝尝却不甜。 ⑤一路西行,哪里都要款待白兰瓜。刚开始还心想兰州的瓜不甜,别处的可能甜,然而总是 失望,哪儿的白兰瓜都不甜。后来就连尝的兴趣也没有了,除非渴极了,拿它顶水喝。辜负了我 的信任与渴望的白兰瓜啊! ⑥“到嘉峪关就有好瓜吃了,那儿正在举办瓜节。”向导为大家打气。 ⑦只知道嘉峪关是长城的一端,不知道它还是瓜的盛市。西北各省市的瓜,像陨石雨似的降 落在小城,满载的瓜车还在源源不断地涌入。前面一个急转弯,几个硕大的甜瓜被车甩了下来, 摔碎的瓜的香气像烟雾塞满街道。 ⑧瓜节隆重开幕了。白兰瓜形状的氢气球飘浮在碧蓝的天空,远处是银箔似的祁连雪峰。孩 子们头上戴着白兰瓜形的帽子,街上的社火队打扮成瓜的模样??真是一个瓜的世界。向导拈起一 块尝尝,说:“怎么瓜节上的瓜也不甜?不要紧,到了安西,就能吃到好瓜了。” ⑨过安西时,正是午后沙漠上最热最寂寞的时光。黑蓝色的柏油路蛇蜕似的蜿蜒着,天空中 弥漫着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尘埃,仿佛一杯混浊的溶液。太阳在空中发出幽蓝色的光,却丝毫不 减其炙烤大地的威力。铁壳面包车成了真正的面包炉。我们关上车窗,是令人窒息的闷热,打开 车窗,火焰般的漠风旋涡般地卷来。口唇皲裂,眼球粗糙地在眼眶里转动,全身像烤鱼片似的干 燥无力。 ⑩突然,在大漠与公路相切的边缘,出现了一个木乃伊似的老人。地上铺一块羊皮,上面孤 零零地垛着一小堆瓜。他出现得那样突兀,完全没有从小黑点到人形轮廓这样一个显示过程,仿佛被一只巨手眨眼间贴到苍黄的背景上。 ?“瓜甜吗?”我们停下车,习惯地问。老人慢吞吞地回答:“这里是安西呀!”因为别 无选择,我们买了老汉的瓜。老人树根一样的脸上没有表情。极便宜的价钱。 ?安西的白兰瓜外观上毫无特色,第一口抿到嘴里,竟然是咸的!过了片刻,才分辨出 那其实不是咸,而是一种浓烈的甜。甜到极处便是蜇人的痛,嘴角、舌尖都甜得麻酥酥的,仿佛 被胶粘住了。抓过瓜缘的手指间的汁水仿佛青蛙的蹼一样,撕扯不开。手背上淌过的瓜汁,留下 一道透明的痕迹,舔一舔,又是那种蜂蜜般的甜。 ?真不知如此苦旱贫瘠的安西怎么孕育出如此甘甜多汁的白兰瓜。 ?安西地处荒沙,日照极强,自古以来以瓜闻名天下,故称瓜州。白兰瓜原籍美洲,移 居中国后,由“蜜露”改名“白兰”,现在已成为甘肃特产。它在安西扎下根来,比在老家长得 还要好。也许,白兰瓜要正名为“安西瓜”才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我也想过,是否因为那天的极度干渴才使这沙漠之中的瓜显得格外甘甜。后来遇到过 几次同样的情形,才知道唯有安西的瓜无与伦比。 ?想想这瓜,很有感触。它原本来自大洋彼岸,却在这块古老贫瘠的土地上繁衍得如此 昌盛。它入乡随俗,褪去了娇滴滴的洋名字,也不计较人们以讹传讹地称它白兰瓜,寂寞然而顽 强地在沙漠之中生长着,以自己甘饴如蜜的汁液濡润着焦渴的旅人。 ?啊!瓜州的瓜啊!什么叫特产,什么叫真谛,它只限于窄小的区域。好比一个石子丢入 湖中,涟漪可以扩散得很远,但要找到石子,必须潜入那最初的所在。蓝色太阳下的沙漠老人, 教给我这个道理。 (有删改) 10.第④到第⑧段写到向导,有什么作用? 【答案】 向导为家乡的瓜感到自豪,为后文写安西瓜的甜作铺垫,向导品尝白兰瓜觉得不甜,与后文安西瓜的香甜形成反差;通过向导的话,引出作者从兰州到嘉峪关的西行之路,推进故事发展,避免平铺直叙;以不断进行宣传的向导反衬下文言语不多的沙漠老人。(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解析】 本题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第四段写向导先是自豪后又“解释”,第六段向导为大家打气,告诉大家到嘉峪关就有好瓜吃了,第八段向导说到了安西就能吃到好瓜了。从结构上来看,一方面,“兰州”“嘉峪关”“安西”标明了作者的行走路线,交代清楚了故事的发展顺序;另一方面,兰州的瓜不甜,引出嘉峪关的瓜,嘉峪关的瓜不甜引出安西的瓜,层层铺垫,并使兰州的瓜、嘉峪关的瓜与安西的瓜形成对比。从内容上来看,写出向导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