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生微流道热沉多目标优化及热-流协同特性研究.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仿生微流道热沉多目标优化及热-流协同特性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摘 要 微电子产业和半导体封装技术的发展使电子芯片朝着高集成度、高功率方向 发展,给芯片的散热带来严峻挑战。微流道热沉由于散热性能优良、体积小、噪 音小等优点倍受关注,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合理的流道成为液冷技术研究人 员的重要课题。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自然界的动、植物进化出一套具有优良热 质传输特性的输运网络,受自然界中分形网络的启发,本文将Y 型(树形)分形 网络应用到微流道热沉中,利用遗传算法对4 级仿生微流道热沉进行构形优化。 首先,分别以泵功率和热阻为优化目标,以N ,b ,r ,r 为设计变量,优化 1 1 1 2 得到泵功率消耗最小的流阻最优模型结构参数为 (5, 13.3, 6.7, 8.8 ), 对应的能耗为 13.6mW ;得到热阻最小的热阻最优模型结构参数为 (18, 4.9, 6.8, 8.9 ), 对应的热阻 为0.121K/W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流阻最优模型虽然压降低、能耗小,但散热效 果差;而热阻最优模型虽然具有出色的散热性能,但所需泵功率较高。因此有必 要进行流阻-热阻联合优化。 多目标优化结果显示,在泵功率的有效作用区内,泵功率约束值对分形网络 的构形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泵功率约束越大,初级流道数量越多,流道结构 越复杂。对比考察单/ 多目标最优模型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结果表明,多目标最优 模型的散热性能与热阻最优模型接近;能耗方面,其能量经济性可以与流阻最优 模型媲美,多目标最优模型在满足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能耗。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源面的温度均匀性,在多目标最优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提 出双层和截断型双层热沉。结果表明,双层热沉虽然能有效降低热源面的温度水 平,但入口附近仍存在较大的温度梯度,截断型双层热沉能有效改善双层热沉入 口附近的“过冷却”现象,其温度均匀性较双层提升24%~30%,此外,截断型双 2 层热沉的极限冷却能力与双层热沉相近,仅比双层低1~2W/cm 。 在双层热沉中,底层流道更具换热优势。两层流量相等时,底层/顶层的换热 量之比Qeff1/Qeff2 随总流量的增加从1.22 变化到1.33,不同热流密度下换热量之比 保持在1.32 (qvtot=500 ml/min) 。而在截断型双层热沉中,层间结构的差异将两层的 换热量差距拉大,相同条件下,其底层/顶层的换热量之比Qeff1/Qeff2 从1.31 增加到 1.39,不同热流密度下换热量之比均保持在1.38。 最后,为充分利用底层的换热优势,本文对层间流量分配进行了优化。研究 发现,底层与顶层之间存在一个最佳流量比,λopt =2 ,此时两层流体出口温度相等, 各层流体的冷却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峰值温度最低。当流量比λ < 2 时,层间换热 量之比Qeff1/Qeff2 > λ ;而λ > 2 时, Qeff1/Qeff2 < λ 。只有当λ=2 时,Qeff1/Qeff2 = λ , 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时流量分配与热量分配一致,各层流体与微流道壁面之间发生充分的热交换, 使截断型双层热沉达到最佳的散热性能。 关键词:仿生微流道热沉;分形网络;多目标优化;截断双层;热-流协同 II 英文摘要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in microelectronic industry and semiconductor packaging technology has driven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