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生产工艺 常用的气体碳氮共渗工艺 3常用的气体碳氮共渗工艺.ppt

金属热处理生产工艺 常用的气体碳氮共渗工艺 3常用的气体碳氮共渗工艺.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气体碳氮共渗工艺分类 在普通渗碳炉上增设一套供氨系统(主要包括减压阀、干燥器、流量计等)。碳氮共渗前的准备工序与渗碳类似, 共渗工艺过程一般也是由排气、强渗、扩散等过程组成。 1.有机滴液+氨气的碳氮共渗 2.保护气+富化气+氨气的碳氮共渗 3.直接滴入三乙醇胺的碳氮共渗 1.有机滴液+氨气的碳氮共渗 (1)工艺过程 用有机滴液+氨气作为共渗剂时,排气阶段可采用甲醇、氨气及煤油。其中甲醇分解较充分,产气量较大,滴量应较大;煤油分解率较低,易产生炭黑,故应少滴或不滴。 氨气分解充分,分解后体积增大一倍,排气效果较好,且温度较低时通入氨气,还有利于工件吸氮、增碳。排气结束后,关闭试样孔并取气化验,炉气中的0,、C0,及不饱和烃的含量应小于0.5%(体积分数)。 保温共渗阶段炉压维持在200~300Pa,火苗应呈黄色,长度为120~200mm,煤油滴量太多时,火苗呈白亮色,炉子漏气时,颜色发紫。 表15—1 井式炉碳氦共渗各阶段煤油及氨气加入量 40Cr钢汽车变速齿轮的气体碳氮共渗工艺 设备为JT一60井式炉,共渗剂为煤油+氨气; 技术要求:渗层厚度0.25~0.4mm,表面硬度60~63HRC,心部硬度50~53HRC,表面碳的质量分数为0.8%,氮的质量分数为0.35%。 在排气阶段,为防止工件氧化,又能迅速排气,同时供给两种共渗剂,可使炉气迅速达到预定成分。排气阶段结束,在关闭排气孔5~10min后,取炉气分析。当炉气达到正常成分要求时,进入保温阶段。 在保温阶段需适当调整煤油滴量和通氨量,使共渗层的成分达到 技术要求。共渗保温时间达到后,抽取试样检查共渗层深度,并确定工件出炉时间。 此工艺中,保温阶段的共渗剂加入量不变。实际中可根据需要,像分段式渗碳那样,在共渗初期(即强渗段),渗剂加人量较大,以增大碳氮含量梯度,使渗速加快,在共渗后期,适当减少渗剂供量,以使渗层碳、氮含量梯度趋于平缓。 30CrMnTi钢制拖拉机变速齿轮的分段碳氮共渗工艺 该齿轮模数为4.5,技术要求为:渗层深度0.6~0.9mm,表面硬度,58HRC,所用设备为RQ3—35。 2.保护气+富化气+氨气的碳氮共渗 用保护气+富化气+氨气的碳氮共渗,可在井式炉、密封箱式炉及连续式气体渗碳炉内进行。 表15—2 JT一60井式炉碳氨共渗工艺规程 (2)连续式炉碳氮共渗工艺举例 大批量工件的碳氮共渗宜采用连续式炉,不仅生产效率高,共渗质量也容易控制。表15—3是对20CrMnTi及20MnTiB等钢采用连续式炉共渗时炉内各区温度及渗剂加入量。 表15—3连续式炉气体碳氮共渗工艺 (2)连续式炉碳氮共渗工艺举例 大批量工件的碳氮共渗宜采用连续式炉,不仅生产 效率高,共渗质量也容易控制。表15—3是对20CrMnTi及20MnTiB等钢采用连续式炉共渗 时炉内各区温度及渗剂加入量。 表15—3连续式炉气体碳氮共渗工艺 3.直接滴入三乙醇胺的碳氮共渗 技术要求为:共渗层深度0.7~1.1mm,表面硬度58HRC。在排气阶段采用滴注三乙醇胺和甲醇。甲醇产气量大,排气迅速,并且可避免共渗初期由于钢表现的碳、氮含量过高而形成块状的碳氮化合物。共渗结束后,直接淬火,表层组织为粒状碳氮化合物(少量)+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少量)。 P o w e r B a 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P o w e r B a r 中国专业PPT设计交流论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