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的禅散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篇:《简媜散文创作中的禅味》   浅谈简媜散文创作中的禅味   【摘 要】简媜是台湾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她的风格兼具女性的   柔情缱绻,又呈现刚剑雄浑的阳刚之美。所关注的题材也不仅仅是   女性自身,而是由女性自身出发,描绘大千世界此心所悟的独特感   受,坚持自我的性别典型,不断追踪寻觅。本文从简媜散文中独特   的禅味出发,诠释简媜散文中的的独特气质。   【关键词】简媜;女性;禅   台湾有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女性作家们组成了台湾文坛一道   靓丽的风景线。有温柔婉约如席慕容,典丽优雅如张晓风,也有清   水芙蓉如朱天心,朱天文。简媜便是这一批台湾女作家中具有代表   性的一个,她的风格兼具女性的柔情缱绻,又呈现刚剑雄浑的阳刚   之美。所关注的题材也不仅仅是女性自身,而是由女性自身出发,   描绘大千世界此心所悟的独特感受,坚持自我的性别典型,不断追{仙境的禅散文}.   踪寻觅,以其不畏缩,不犹豫的写作态度,带着对生命意义的诗性{仙境的禅散文}.   思考,开创了台湾女性文学写作的新篇章。   简媜,80年代登上台湾文坛,是台湾“新十二散文大家之一”,著{仙境的禅散文}.   有《水问》,《梦游书》,《只缘身在此山中》,《女儿红》,《胭脂盆地》   等散文集多部。本文从简媜散文中独特的禅味出发,诠释简媜散文   中的的独特气质。   简媜认为,写作如雪泥鸿迹,无处追寻,人世应该也以洗练的笔   风,过滤种种凡尘杂质,写出清明如雪的文字。简媜一种简练隽永,   第二篇:《苏轼散文中的禅》   苏轼散文中的禅{仙境的禅散文}.   [ 作者赵仁珪 转自期刊原文 已阅2150 时间2006-8-26 录入   hanqinxuan ]   期刊原文   苏轼散文中的禅   赵仁珪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28-36页   【作者简介】赵仁珪 北京师大中文系副教授   【摘要】 禅与散文关系的研究历来重视不够,苏轼研究亦如此。苏轼于佛教虽为“泛宗派”者,但于禅宗独有情钟。其表现有二一是对伪禅学的批判,对真禅学的坚持;二是能从中提炼静而达的哲学精髓,取其实用、重人情及富有辩证的思维方法。这些思想必然影响于散文,其表现有三一是很多论文主张都直接来自禅宗;二是能将禅宗的某些思维方法及表述手法,如比喻、话头、典故、术语、辩证法等巧妙自如地引用到各类文章中去;三是扫除一切外在痕迹,将禅理禅趣圆融无碍地化入到文章中去,这一特点在苏轼的小品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关键词】 苏轼 禅思想 思辨方法 伪禅学 宗教迷恋 静而达 禅语禅机禅理禅趣 圆融无碍{仙境的禅散文}.   近年来学术界很注重禅与文学关系的研究,在研究对象中苏轼与王维、白居易、柳宗元、黄庭坚等文学兼禅学大师首当其冲。但多数论者只注重研究这些人的诗歌创作与禅学的关系,而忽略了他们的散文创作与禅学的关系。这对王、白、柳、黄诸人的影响并不太大,因为他们毕竟都以诗名。但苏轼则不同。苏轼也以文名。所以我们也应注重对苏轼散文与禅学关系的研究。这一研究起码有两种意义一是能更清楚地勾划出苏轼的禅思想,因为苏轼的禅思想更多的是通过散文来表述的;二是能更深刻地揭示苏轼散文的风格特色,因为这些特色都离不开禅思想。由前者,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其人;由后者,我们可以更多地了解其文。   一、从正面谈禅之文看苏轼的禅思想   这里应首先辨明这样一个问题苏轼到底属于佛门的哪宗哪派?更明确地说,他能否算禅宗中的传人?   苏轼喜佛亦善佛,这是毫无疑问的。吴越名僧与其“善者常十九”(《惠诚》),“每往见师,清坐相对,时闻一言,则百忧冰解,形神俱泰”(《海月辩公真赞》),甚至与他们公开论辩,俨然以佛门人物自居。但就像他一直高唱“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向往归隐而始终未能归隐一样,他虽嗜佛却始终未能真正地走入佛门。可以说他始终是以“槛外人”的身份来谈佛论道的,充其量只是个“居士”而已。既然并非槛内人,因此也就无需自觉地归属其中的某一宗派,更无需去恪守某一宗派的特殊宗旨,可以从槛外按主观喜好去任意选择。所以从理论上讲,苏轼于佛教是一个“泛宗派”论者。他说“佛乘无大小,言亦非虚实,顾我所见如何耳。万法一致也。我若有见,寓言即是实语;若无所见,实寓皆非。”(《书金光明经后》)“孔老异门,儒释分宫,又于其间,禅律相攻。我见大海,有北南东。江河虽殊,其至则同。律无持破,垢净皆空。讲无辩讷,事理皆融。”所谓律,指律宗;所谓讲,指讲宗,即禅律二宗之外更重讲说经典义解的其余各宗;所谓事理皆融,指华严宗的主要教旨。可见他是主张各宗并行的。 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苏轼于佛教中更偏爱禅宗。宋代时禅宗盛行,以至几乎取代了其它各   宗。禅宗士大夫化,士大夫禅化的社会风

文档评论(0)

精品考试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