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探讨-最新-原创.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52966 ;目录 ·Catalog;基因 基因的定义是“含特定遗传信息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信息的最小功能单位”。 一般是当DNA是遗传物质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当RNA是遗传物质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转基因技术 (Genetically Modified Technology ) 又叫基因工程,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包括传统育种、细胞及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迁及多倍体诱导等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非同种)特定的外源基因的食品,包括转基因植物食品、转基因动物食品和转基因微生物食品。 转基因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它的不成熟和不确定性,必然使得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BT玉米的开发;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DNA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培育出多种转基因植物。如:耐储藏的番茄,抗虫棉,玉米,水稻等。;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由转基因动物产生的食物或以转基因动物为原料制备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成为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包括动物的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生物活性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 目前市场上动物性转基 因食品还不多,几乎没 有商业化生产。 右图:转基因鲑鱼 (让鲑鱼生长提速仅用一年 半时间,就能达到普通 3岁大成年鲑鱼的体形);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微生物是转基因最常用的转化材料。转基因微生物食品是指由转基因微生物产生的食物或利用转基因微生物为原(辅)料制备的食品或食品添加剂或以采用转基因微生物为饲料、农药及肥料生产的动物、植物所生产的食品。 目前市场上还未曾出现直接用作食品的转基因微生物,常见的都是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产品,如酱油,食品用酶,食品添加剂、葡萄酒及啤酒等。 ;特殊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能否提供人类??殊的营养或辅助治疗人类的疾病是科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科学家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如科学家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农作物,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神奇的“疫苗食品”使人们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的目的。 科学家培育出了一种能预防霍乱的苜蓿植物。用这种苜蓿来喂小白鼠,能使小白鼠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而且这种霍乱抗原,能经受胃酸的腐蚀而不被破坏,并能激发人体对霍乱的免疫能力。;- 转基因食品概述;转基因食品种植现状(2)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约1.7亿公顷。按照种植面积,全球约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和81%的棉花是转基因产品。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排在前5位的国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中国种植面积约400万公顷,居世界第6位,其中绝大部分是转基因抗虫棉。2012年,有8个发达国家和20个发展中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比2011年减少1个。苏丹和古巴新加入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行列,分别种植了转基因棉花和玉米。3个国家退出,其中,德国和瑞典相关企业因为市场因素不再种植转基因马铃薯,波兰因为相关法律和监管不符合欧盟要求,停止种植转基因玉米。;转基因食品优缺点;优点(2) 改善食品的口味品质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给食品增加一些对人体健康有益营养成分及对食品口味有利物质 赋予食品保健和抗疾病的特定功效 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食品富含某些功效成分。如:杜邦和孟山都公司研制成功多种可榨取有益心脏的食用油的大豆。 ;缺点(1) 潜在过敏性 外源基因可能表达过敏物质或可能激活或抑制宿主基因表达;且许多外源基因以微生物为供体,这些供体过敏性尚不清楚 抗生素抗性 在基因转移过程中常使用抗生素抗性基因,含有这些基因的食品被人或动物摄入后有可能转移到体内肠道细菌及病原体中,从而影响抗生素治疗效果,甚至人或动物的安全。;潜在的环境风险 转基因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可能会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可能造成物种退化、减少、灭绝;可能产生难以铲除超级杂草及超级害虫。 此

文档评论(0)

ajiangyoulin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