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三个阶段: (1)高祖: 分封异姓王——>分封同姓王 (2)景帝削藩与吴楚“七国之乱” (3)汉武帝进一步削藩: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 在一系列的分化、打击措施下,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能参与政事,其中支脉疏远的人,就和一般富人无异了。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基本解除。 ;;;皇 帝;;3.汉代的州郡县三级制;汉武帝时,出现刺史监郡制。汉武帝在中央御史中丞的属下设刺史13人,分片监察各郡国,所分片区称为“部州”(十三州)。 汉武帝设刺史后,汉成帝曾改刺史名为州牧,汉哀帝又把州牧改回刺史,以致西汉到东汉末,刺史、州牧的名称改来改去,但名称变化中,刺史(州牧)的权力不断增大,品级也由六百石上升到二千石。东汉中叶以后,刺史有不少受命领兵,而至东汉末年,刺史(州牧)已拥兵一方,治所固定,属官大增,由监察官已演变成地方军政长官,郡县制也因此演变成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米石五千。” ——《汉书》 汉初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jūn sì 毛色纯一的驷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 ——《史记》 ;(一)农业的发展;青铜与铁制农具(图1) ;西汉时,铁农具种类繁多,有犁铧、锸、锄、耙、镰等,犁铧不仅是全铁制的,而且有的还套接铁犁铧冠。图中所示的就是一具铁犁铧冠。该农具1965年出土于陕西陇县。它反映两汉时铁农具的进步情况。;①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广泛推广 (犁壁、二牛抬杠式牛耕、一牛挽犁法) ②水利事业发展,农耕区域扩大; ③稻麦种植的推广; (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 ④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代田法) ⑤农学研究取得可喜成就。 (《汜胜之书》《四民月令》);耧车 ;二牛抬杠牛耕;泾;白 渠 ; ??????????????????????????????????????????????????????? ; 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发展原因的总结:;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料和市场,促进了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繁荣。主要表现在:;部门;素纱禅衣;部门;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水排。水排利用杠杆和水碓凸轮的机械原理,以水为动力,带动皮制排橐鼓风冶铁;它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冶铁质量。这种水排一直沿用到唐代。它的使用要比欧洲早1000多年。; 这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的东汉墓中出土的铜奔马。铜奔马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马昂首嘶鸣,体态丰腴,三足腾空,右后是正好踏在一只正在疾飞的飞燕背上。马的造型骄健俊美,用飞燕作为陪衬,更显出快马奔腾,神速超过飞燕的情景。奔马与飞燕在这一瞬间的动作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奔马全身的着力点虽只集于一足之上,却完全符合重心平衡的原理。它充分地显示了匠师们丰富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是完美的艺术杰作。 ;部门;(三)商业及城市的繁荣;2.商业繁荣的表现;(2)货币的使用;???; 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汉长安城内的宫殿分布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城东南部为长乐宫,汉高祖时曾为视朝听政之所;城西南部的未央宫最著名。居民区在城东北宣平门附近。“室居栉比,门巷修直”,汉平帝时,人口达二十四万六千余。城西的建章宫规模宏伟。西南还有昆明池等皇家宫苑,昆明池为训练水军而开凿,兼可解决长安城水源不足的问题。西汉长安城不仅是国都,更因丝绸之路的开辟,令中外商人、使节往来络驿不绝,使其成为国际级的大都市。 ; 洛阳是西汉时的另一大城市,其规模仅次于长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即后来的洛阳。秦、西汉时期,皆在此设有宫室,为长安以外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来更成为东汉的首都。 ;黄老之学 汉初选择黄老之学的原因 董仲舒的思想 经学与谶纬;是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神杂糅”的人物。战国中、后期百家托古,多集于黄帝。黄帝被说成是上古的圣帝明王,是大发明家、大思想家,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屡以黄老并称。《史记·乐毅传赞》记载的黄老学者有河上丈人、安期生、乐瑕公、乐臣公、善公。汉代的曹参、陈平、司马季主、窦太后、安丘生、王生、黄生等也是著名的黄老思想的信奉者。《汉书·艺文志》里托为黄帝的书有21家,除《黄帝内经》外,都已亡佚。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乙本卷前,有《经法》、《十六经》、《称》、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