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燕只哥赤斤.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元代燕只哥赤斤、红城屯田千户所地望新考 [提? 要]学界对元代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左右手屯田千户所燕只哥赤斤、红城位置聚讼纷纭,本文在前人考古调查与文献研究基础上,对燕只哥赤斤、红城地望进行了新的考证,论证二者分别位于大同路平地县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大土城古城、今察哈尔右翼中旗广益隆古城,而并非前人普遍以为之振武、丰州一带大黑河流域;进而分析了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或红城万户府营司所在之红城行政归属及历史地位。 [关键词]燕只哥赤斤;红城;答吉仓;三不剌;广益隆古城 ? 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者或历史学者对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广益隆镇广益隆古城进行过多次调查勘测,前人均判定此城为元代汪古部投下城邑;但迄今尚没识别出其城名,亦未对其进行正式考古挖掘工作。据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013年运用 GPS-RTK 全球定位系统对广益隆古城最新测绘,其外城南墙、北墙长1100米,东墙、西墙长1000米,[①]可知该城城址规模大于汪古部辖区——德宁(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敖伦苏木古城)、净州(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吉生太镇城卜子古城)、砂井(今内蒙古四子王旗红格尔苏木大庙古城)、集宁(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巴音塔拉镇土城子古城)四路境内任何一座城址,而应为一座重要城镇。 广益隆古城1956年、1958年曾出土两方形制相同“忠翊侍卫亲军弩军百户印”,前人对此印有较详细介绍,并附有八思巴字相应楷体、拉丁符号转写,[②]可资参考。此外,广益隆古城附近南营子村四位农民2008年在广益隆古城东门外关厢地带盗掘出一枚八思巴文鎏金银牌,此银牌与1998年内蒙古清水河县下城湾古城村(即宁边州遗址)所征集八思巴文鎏金银质长牌形状、质地、样式、文字内容基本相同,两银牌所刻八思巴文字大意皆为“长生天气力里皇帝圣旨,违者论罪处死。”学者党宝海据元朝不同等级武官所佩相应牌符与牌面文字相关记载,已考下城湾古城银牌属元廷至元十五年(1278年)后向武官颁发的职官牌,为六品或七品百户所佩银符,[③]广益隆古城银牌性质当与之相同。 广益隆古城所出土铜印、银牌,反映其为元代军事重镇,欲弄清其元代城名,应先厘清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及所管领屯田建置沿革。本文拟在前人考古调查与文献研究基础上,结合笔者对广益隆古城实地考察情况,以元代“忠翊侍卫屯田”为视角,对忠翊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左右手屯田千户所燕只哥赤斤、红城地望做一新的考证,以期弄清今大黑河源头附近广益隆古城元代城名、历史地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左手屯田千户所燕只哥赤斤 上世纪七十年代陈得芝先生在考证木怜驿站赤燕只哥赤斤位置时,以为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燕只哥赤斤、红城屯田似与王恽建议有关,从而据王恽当年二月所上《论政事书》“广屯田以息远饷”、至元十九年(1282年)所上《便民三十五事》“振武屯田”,推断燕只哥赤斤、红城当在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盛乐镇土城子古城)、丰州(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太平庄乡白塔古城)一带今大黑河流域,并疑燕只哥赤斤位于丰州故城东一百一十余里之土城(即今内蒙古卓资县梨花镇土城子古城)。[④]之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李逸友在陈得芝红城与燕只哥赤斤位于振武、丰州一带今大黑河流域之说基础上,又倡言王恽《便民三十五事》“今体访振武并丰州界河两傍”之“界河”并非丰州境内黑河、振武城旁黑河支流(今宝贝河),而应指丰州、振武与其他州县交界之河(今浑河),红城当为今和林格尔县大红城(明代云川卫)东约2公里浑河北岸之小红城,但未论及燕只哥赤斤所在。[⑤]此后,李逸友重申红城即今和林格尔县浑河北岸小红城古城,红城屯田区域即浑河流域;并以为燕只哥赤斤地望尚待确定,应是大黑河上游地带。[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元时期“中书省”一图将燕只哥赤斤、红城分别标注在卓资县梨花镇土城子古城、和林格尔县小红城,[⑦]此说广为学界采纳,成为主流观点。 此外,学者肖瑞玲(盖在陈得芝、李逸友之说基础上)以为“元代在呼和浩特地区设有两个规模较大的屯田区,一为红城(今和林格尔县),另一是燕只哥赤斤(呼和浩特市区偏北、大黑河南)”。[⑧]乌兰察布市博物馆李兴盛以为燕只哥赤斤、红城屯田应在今呼和浩特以南至和林格尔县,乌兰察布地区已发现两方“忠翊侍卫亲军弩军百户印”乃元代军队屯田戍边的很好例证;[⑨]此后其又以为燕只哥赤斤、红城屯田应在今呼和浩特市以南和林格尔县与乌兰察布南部。[⑩]学者张文平在陈得芝疑燕只哥赤斤即丰州古城东一百一十余里土城之说基础上,进一步推断今卓资县梨花镇土城子古城(旧称“三道营”古城)东城当为燕只哥赤斤屯田城,东城东门外250余米小方城为燕只哥赤斤站赤所在,明初今卓资县梨花镇土城子古城为东胜卫燕只千户所。[11]此后张文平又言燕只哥赤斤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