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原理-1-理解基本概念 熟悉实践方法.ppt

景观规划设计原理-1-理解基本概念 熟悉实践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新的时空观。高速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 使人在宇宙中的空间距离感,时间速度感,立体 世界的感知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人的生理感官 得以延伸到无限的宇宙之中; 4.?人的气质和个性倾向,趋向于简洁、抽象、新 颖、高效、多样和强刺激; 5.动态发展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增强。信息社会导 致的社会结构、生活结构、经济结构处于重新组 合、瞬息万变的动态发展之中,市场经济促使人 们的观念 不断地转变与更新。 现代环境是人的理想与意志的外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现代环境中,基于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使得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体现一种动态的、多样的、综合的效应。 就趋向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 (1)向自然复归 融合、嵌入、缩微、美化和象征 在点、线、面的空间领域中,引入自然,再现自然已成为现代景观规划的主要趋向。 宏观上,自然进入社会后,与社会呈现出以下几种模式: 自然装入社会:围墙与建筑包裹自然; 社会嵌入自然:社会因借自然之群落,被自然所包围; 自然联结社会:林荫道、步行绿道、绿化带和河流岸线切割、串联社会,自然构成社会之纽带; 自然包裹社会:自然在社会之外围。 微观上,个体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出现以下情形: 联想自然:由片断引起联想; 壶中天地:在缩微中窥视自然; 虚拟自然:画中欣赏自然; 返朴归真:生活中复返自然。 (2)向历史复归 人类有从历史文化中直观自身的天性,尤其是中国人有落叶归根、尊祖、崇祖的民族习惯,注重文化上的继承性与文脉延续性。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历史环境的价值归纳为: ? ? 1.历史环境是人类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 2.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现;? 3.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样化; 4.历史环境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 5.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是城市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任务。 在人的意识世界里,对历史文化表现三种心态: a、历史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一切行为的准则,道德的秩序、理想与意 志、自我存在的价值等都与民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 一切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都是建立在历史文化的认同基础之上。 b 、 一切社会文化都是在历史传承中得到改造与发展的,有其连续性。然而,现实的社会文化并非历史文化的重演,必定在新的结合点上达到新的综合,去粗取精,螺旋式上升发展。同样,现实的社会文化在经过历史反思中,也有许多不如历史上的辉煌。 二战期间,希特勒就认为“毁掉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这个国家的民族就难以生存下去。若文化遗产还存在,国民就会以此为精神支柱而要求独立。 c、基于互补和逆反心理,而本着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观念,社会中潜在一股“崇古”、“复古”之风。一些人需要,一些人迎和。其中既有尊重历史文化的一面,也有心理上不平衡所导致的畸形。 从另一方面看,人的生活意识是多方面的,对历史事件的追忆和纪念,也是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温故而知新,历史文化宝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值得我们仔细钻研与借鉴。 在环境景观设计中,保护历史文化的办法大致如下: 1.复存:对古迹的整治如旧;?????? 2.复原:按历史的描述,在旧址上再现原形; ??? 3.虚存:从片断中引起悬想,利用历史的残迹,给人 以历史的、文化的遐想; ??? 4.缩微和模拟:以玩偶效应再现历史的风貌; ??? 5.仿古:用片断的符号和变形,引起文脉上的认同, 是当下流行的现象; 6.其他:利用诗词、绘画、歌舞、影视、装修雕塑 等手段传 播历史文化。 (3)高消费与高情感的逸乐取向 现代城市生活特点 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 经济上的逐渐富裕和业余时间的增多, 拥挤的城市交通和密集的硬质景观, 人际关系的生疏与冷漠,家庭结构关系的松弛, 比较空虚的精神世界需要用多趣味性、高娱乐性、自我参与性和高刺激性的环境来加以调节。 积极的: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富有,从以谋生为目标的社会行为→ →以乐生为目的;在精神生活方面追求一种健康、向上、愉快、欣慰和富有人性的文化环境,不仅是情感的需要,也是一种节制疲劳,提高创造活力,增强健康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